乌海学生品茶喝茶上课,乌海学子课堂茶香体验
你听说过在课堂上能正大光明地喝茶吗?在乌海的一些学校里,这已经不是新鲜事了。起初我也觉得纳闷,上课喝茶,这不分心吗?可亲眼见过之后,才发现完全不是我想的那么回事。
走进教室,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茶香,跟粉笔灰的味道混在一起,反倒让教室里紧绷的气氛松弛了不少。学生们人手一个杯子,有的里面飘着几根碧螺春,有的泡着普洱。你以为他们在开茶话会?那可就错了。老师正在讲台上分析古文,底下时不时传来一声轻轻的啜饮声。
茶香里的专注力
说来也怪,这些捧着茶杯的学生,注意力反而比普通课堂上的学生要集中。我悄悄问旁边一个戴眼镜的男生,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:“以前上课容易犯困,现在泡杯茶,既能提神,又不会像喝咖啡那样心跳加速。”他告诉我,班上很多同学都有同感,尤其是下午第一节课,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泡上茶。
坐在前排的女生小琳给我看了她的茶杯,里面泡的是茉莉花茶。“这是我妈妈给我准备的,说能安神。”她说,“其实握着温暖的茶杯,闻着茶香,心里就踏实多了,上课也不容易走神。”她旁边的同学插嘴道:“我们班这次期中考试,平均分还提高了呢!”
这种乌海学生品茶喝茶上课的方式,正在悄悄改变着传统的课堂。老师们最初也担心会影响纪律,但实践证明,适度的茶饮反而帮助学生保持了清醒。
李老师是高二的语文老师,她告诉我:“开始我也反对,后来发现孩子们确实更精神了。有时候讲到茶文化,还能就地取材,让学生观察杯中的茶叶,理解古人‘茶禅一味’的境界。”说着,她端起自己的茶杯抿了一口,笑着说,“我现在也跟着喝。”
当然,不是所有老师都一开始就支持。教数学的王老师就曾经严格要求课堂上不准吃喝。“后来我做了个实验,”王老师说,“让一个班喝茶,一个班不喝,连续观察了两周。结果发现喝茶的那个班,下午课的专注度明显更好。”从那以后,他也不再反对了,只是跟学生约法叁章:不能发出太大声音,不能互相攀比茶叶,更不能因为泡茶而迟到。
这种乌海学子课堂茶香体验的背后,其实有着科学的道理。适量的茶饮确实能提神醒脑,而且泡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让心静下来的仪式。不过,学校也考虑得很周到,特意提醒学生不要泡浓茶,晚上自习后尽量不喝,以免影响睡眠。
有一次我去听课,正赶上学生们在泡新年第一天的“开运茶”。大家互相分享着各自从家里带来的茶叶,教室里其乐融融。学习委员小张说:“这就像一个小小的休息,泡茶的时候聊几句,接着又能专心听课了。”班长则表示,自从班上兴起喝茶之风后,同学之间的关系都变得更融洽了。
在这片飘着茶香的教室里,传统的课堂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。没有刻板的规矩,没有僵硬的形式,有的只是孩子们在茶香中渐渐舒展的眉头,和更加专注的眼神。或许,教育的真谛就藏在这些小小的杯盏之中——在规矩与自由之间找到平衡,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起桥梁。
窗外,乌海的天空湛蓝如洗;窗内,一缕缕茶香伴随着琅琅书声,飘向更远的地方。这样的课堂,谁不想多待一会儿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