绵阳上课喝茶辩辩群,绵阳学生学习交流茶话组
最近在同学推荐下,我加入了一个叫“绵阳上课喝茶辩辩群”的线上小组。说实话,刚看到这个群名时还挺纳闷的,上课怎么还能喝茶?进去待了几天才发现,这里其实是个挺特别的学习基地。
群主是绵阳本地的大学生,当初建群的念头特别简单。他说有一次在图书馆赶论文,看到好多同学端着保温杯一坐就是整天,突然觉得要是能有个随时交流学习心得的地方该多好。这个“绵阳学生学习交流茶话组”就这么诞生了,既保留了轻松的氛围,又给同学们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。
这里的日常什么样
每天清晨六点半,群里就开始活跃了。有人分享今天要背的单词清单,有人发教学楼的空教室位置。上周叁我起晚了,匆匆灌了杯茶往教室跑,顺手在群里发了句“早八人带着浓茶来报到了”,结果瞬间冒出十几个同样端着茶杯的同学回复。
最让我惊喜的是这里的资源共享。上周五下午,群里突然有人问有没有人一起整理近代史笔记。没想到半小时内就组成了六人小组,大家约在二教自习室,各自带着参考资料和饮料,边喝茶边讨论,叁个小时就把整本书的重点理清了。这种效率,一个人根本做不到。
期末那段时间更是热闹。群里经常自发组织线上自习室,开着视频互相监督。有人泡着菊花茶提神,有人带着枸杞养生,偶尔抬头看到屏幕里其他同学也在奋笔疾书,顿时觉得备考路上并不孤单。这种陪伴感,或许就是“绵阳上课喝茶辩辩群”最珍贵的部分。
不只是学习的地方
除了学习,这里也成了大家交流生活的小天地。记得有次连着下了好几天雨,群里有个同学抱怨衣服都晾不干,马上就有住在不同校区的同学分享各自的晾衣妙招。还有人发现学校后门新开了家不错的茶馆,立刻在群里约茶友,第二天就组了个七人小队去尝鲜。
现在这个“绵阳学生学习交流茶话组”已经快满员了。群里最近在讨论要不要按专业分小组,比如文科生可以约着去咖啡馆讨论论文,理科生组团刷题时顺便尝尝新到的茶叶。虽然想法很多,但大家都坚持要保留现在这种轻松自在的交流方式。
有时候我在想,为什么这样一个简单的辩辩群能留住这么多人。可能正是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,大家既需要专注的时刻,也需要一杯茶的温度,需要同伴的鼓励,需要一个能随时说“这道题我也不会”的地方。而这些,恰好在这个群里都能找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