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都品茶上课,江都茶艺学习体验
走进江都品茶上课的教室,那股熟悉的茶香便扑面而来。说来有趣,当初报名这个课程纯粹是一时兴起,没想到这成了我今年最值得的决定。
教室里摆着十来张原木茶桌,每张桌上都整齐摆放着盖碗、品茗杯、茶则等工具。老师是个温婉的江南女子,说话轻声细语,却把茶道精神讲得明明白白。“很多人觉得泡茶就是倒水,其实啊,这里面的门道可深了。”
初识茶香
第一堂课学的是绿茶冲泡。我手忙脚乱地摆弄着茶具,水温总是掌握不好。老师走到我身边,轻轻示范:“注水要沿着杯壁,像这样...对,手腕再放松些。”说来也怪,经她一点拨,那水柱突然就听话了,在杯中划出优美的弧线。当第一泡茶汤冲出,那股清鲜的豆香让我瞬间明白了——原来好茶真的会说话。
随着课程深入,我才发现之前自己喝茶真是囫囵吞枣。同一款龙井,因水温差个几度,香气竟然完全不同。85度水泡出的鲜爽甘醇,90度水却可能带出涩味。这种微妙的变化,不上手实操根本体会不到。
茶中见真章
最让我着迷的是乌龙茶那节课。老师教我们闻香时,特意让我们对比了叁泡茶的香气变化。“头泡茶香张扬,二泡茶香沉稳,叁泡茶香绵长。”她说着,眼里闪着光,“这就像人生不同阶段,各有各的韵味。”那天我们品的是凤凰单丛,那股蜜兰香在口中久久不散,让人忍不住想:原来茶里真的藏着这么多故事。
说来有意思,自从开始江都茶艺学习体验,我整个人都慢了下来。以前喝茶就是牛饮,现在会不自觉地观察茶叶舒展的姿态,会留意茶汤颜色的变化。朋友笑我变得“矫情”,可我倒是乐在其中——这种专注当下的感觉,已经很久没有过了。
课程后半段,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茶叶特性调整冲泡方式。像是红茶要用沸水激发香气,白茶却要低温慢泡。这些细节看似琐碎,组合起来却成就了一杯好茶。有时候觉得,这倒像是与人相处,不同的性格要用不同的方式对待。
结业那天,我们在教室里举办了一场小小的茶会。阳光透过窗棂洒在茶席上,每个人都在专注地泡着自己的茶。没有比赛的紧张,只有茶香在空气中静静流淌。我端起自己泡的岩茶,那股独特的岩韵在唇齿间回荡,忽然就理解了老师常说的“茶如其人”。
现在每到周末,我都会给自己泡上一壶茶。不再是机械地完成某个动作,而是真正享受这个过程。温具、置茶、冲泡、分杯,每个步骤都带着仪式感。茶汤入口的瞬间,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茶香的教室,耳边似乎又响起老师温柔的声音:“用心泡的茶,喝的人能感觉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