昭通晚上10点还有小巷子吗,昭通夜间小巷开放情况
昭通晚上10点还有小巷子吗
那天晚上朋友突然问我:“你说,昭通晚上10点还有小巷子吗?” 这一下还真把我给问住了。对啊,在这个点,那些我们白天匆匆走过、布满生活痕迹的小巷,它们还在吗?是沉沉睡去了,还是换上了另一副面孔?我心里琢磨着,这事光靠想没用,得亲眼去看看。
晚上十点的昭通城,主干道上依然车来车往,路灯把人的影子拉得老长。但只要你稍微偏离几步,拐进那些熟悉的街口,世界仿佛瞬间就安静了下来。答案当然是肯定的,小巷子还在那里,静静地,和白天完全不一样了。
走近一条巷子口,能听到的最清晰的声音,大概就是自己踩在老旧石板上的脚步声了,“嗒、嗒”的,在安静的空气里传得特别远。巷子两旁,有些窗户还透出温吞的灯光,大概是有人还没休息,在看电视,或者和家人闲聊。窗户上映出的模糊影子,给人一种特别踏实、温暖的感觉。
再往里走,能看到几家小店还开着门。一家杂货店的老板正坐在店门口的小凳子上,摇着蒲扇,听着似乎是从老式收音机里传出来的戏曲。店里那盏不算太亮的白炽灯,把他和满店的货物都照得有些温馨。我走过去买了瓶水,顺口问了句:“老板,这么晚还开着啊?”他笑着回我:“老邻居们有时晚上缺个盐啊醋的,方便。” 这话听着就让人觉得,这小巷子不光是路,还是条有温度的纽带。
当然,也不是所有角落都灯火通明。巷子的深处,有些段落的光线就比较暗,只能借着相邻楼宇透出的微光看清脚下的路。这时就需要多留个心眼,注意脚下,也留意周围的环境。安全问题,无论何时都是第一位的。
夜的深邃,似乎把这些小巷子的岁月感给放大了。白天的喧嚣褪去,墙上的斑驳、木门上的旧锁、屋檐下微颤的灯笼,都仿佛在低声讲述着过去的故事。一阵夜风吹过,带着点凉意,也似乎带来了往日的气息。站在这儿,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象,几十年前,甚至更久以前,是不是也有人在这样的夜晚,走过同一条巷子,想着类似的心事。
所以啊,对于昭通夜间小巷开放情况,我的感受是,它们绝大部分都“开放”着,从未拒绝过夜归的人。只是这种“开放”,更是一种安静的陪伴。它不再是白天那个充满交易、吆喝和匆忙穿行的通道,而变成了一个可以让人稍微喘口气、发发呆的地方。你走进去,好像就能暂时从外面那个快速运转的世界里抽离出来一会儿。
当然,这份安静也需要我们去尊重。经过那些已经熄灯的住户门前时,我会下意识地把脚步放得更轻,生怕打扰了别人的好梦。巷子是大家的,这份夜晚的宁静,也需要我们共同来维护。
如果非要说晚上十点后的小巷子和白天有什么最大的不同,我觉得是“气息”变了。白天的气息是生活,是烟火气;而夜晚的气息,则是沉淀下来的故事和温度。它可能不适合每一个人,但对于那些想找个地方静静,或者像我当时一样,被一个问题勾起好奇心的人来说,走进去,就能感受到一个不一样的昭通夜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