邛崃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类似称呼的标题

发布时间:2025-11-05 17:34:31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天在学校食堂吃饭,隔壁桌几个新生的闲聊飘进了耳朵。其中一个男生压低声音说:“听说咱们旁边那片出租屋,老生们都叫它‘炮楼’?”说完还贼兮兮地笑了笑。坐对面的女生撇撇嘴:“这名字可真难听,谁起的啊,太不雅了。”

这话让我夹菜的筷子顿了一下。是啊,不知道从哪一届开始,这个称呼就在学生中间传开了,现在几乎成了大家对那片区域的代称。可仔细想想,这随口叫出来的叁个字,背后藏着不少东西。

一个外号怎么就传开了

说实在的,我第一次听到“炮楼”这个叫法时,心里也咯噔了一下。这名字确实直白得有点扎耳朵。那片地方其实就是学校后门外的几栋居民楼,因为离得近,房租又比校内便宜,就成了学生们校外租房的首选。楼都不算新,密密麻麻的窗户一个挨一个,远远看去真有点像军事据点里的炮楼。

最初可能是某个学长开玩笑起的名字,没想到一传十、十传百,就这么叫开了。学生之间总有自己的一套语言系统,给地方起外号也算是一种校园亚文化吧。不过这个称呼确实挺特别的,既形象,又带着点说不清的调侃和自嘲。

住在那边的大四学生小王跟我说过:“刚开始觉得这名字真难接受,后来住久了也就习惯了。反正大家都知道指的是哪儿。”他还补充道,那片楼虽然旧,但生活特别方便,楼下就是各种小吃店、打印店和便利店,完全是为学生量身打造的生活圈。

名字背后的学生生态

抛开这个称呼本身不说,那片区域确实形成了独特的生态。白天还好,到了晚上,灯火通明的窗户里,都是赶论文的、备考的、或者聚在一起讨论小组作业的学生。楼下的烧烤摊总是坐满了人,空气中飘着食物的香气和年轻的笑声。

大四的李同学正在准备考研,她在那边租了个单间。“说真的,住这儿就图个方便。”她一边整理着满桌的复习资料一边说,“去图书馆走路十分钟,楼下什么吃的都有,能省下不少时间看书。”问她介不介意“炮楼”这个称呼,她笑了:“刚开始有点别扭,现在无所谓了,就是个代号而已。”

不过,这个称呼确实引起过一些讨论。学生论坛上就有人发帖质疑,觉得这个叫法不太尊重住在那里的人。但跟帖的多数人认为,这就是学生之间的一种调侃,没有恶意。学生自发形成的地名往往就是这样,带着点戏谑,但又莫名地贴切。

说到底,这个称呼的流行,可能恰恰反映了那片区域在学生生活中的特殊地位——它不是正式的宿舍区,却承载着大量学生的日常生活;它不在校园内,却又与校园紧密相连。

走在那些楼宇之间的小巷里,你能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气氛。阳台晾晒的校服,窗口透出的台灯光,楼梯间讨论课题的声音,所有这些都在提醒你,这里虽然被起了个不太雅观的外号,但实际上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聚居区。学生们在这里学习、生活、成长,经历着大学时代的酸甜苦辣。

也许再过几年,这个称呼会被新的外号取代,或者那片区域本身也会发生变化。但至少在现在,它已经成了这所大学校园文化的一部分,一个虽然有点尴尬但又无法忽视的存在。每次听到有人说起“炮楼”,我都不禁想,每个大学周边大概都有这样一些地方,它们不是官方地图上的名字,却在学生的口耳相传中活色生香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