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州哪里有小巷子服务,青州小巷子在哪
青州老街巷的烟火气
前几天和朋友喝茶,他突然问我:"你说青州哪里有小巷子服务啊?"我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,笑着反问:"你说的服务,是指找那些藏着老手艺的铺子,还是想感受青州最地道的市井生活?"他挠挠头说都想知道。这倒让我想起,很多来青州旅游的人都会打听青州小巷子在哪,可答案往往藏在脚步里。
要说青州的老巷子,得从昭德老街说起。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两边是挑着红灯笼的老宅门。我上次去,在拐角处遇见个做糖画的老师傅,他在这条巷子住了六十多年。问他为啥不去大街上摆摊,老人手里的铜勺不停:"这儿安静,来的都是懂行的。"他做的凤凰糖画,翅膀薄得像蝉翼,来的游客举着拍照都舍不得吃。
往东走到北门里巷,烟火气就浓了。清晨六点的胡家煎饼铺子前排着队,烙煎饼的滋啦声能传半条街。隔壁理发店还保持着上世纪的模样,老师傅用推子给人理发,墙上贴着泛黄的港星海报。住叁楼的王奶奶每天坐在门槛上摘菜,见到熟人就招呼:"今儿的韭菜嫩,带把回去包饺子?"
有回下雨,我躲在巷口修鞋铺的棚子下。老师傅边绱鞋边念叨:"现在年轻人鞋坏了就扔,我们那时候,鞋底磨穿了都还要钉个掌。"他指着墙上挂着的各种鞋楦:"这些老伙计跟了我四十年,比儿子陪我的时间都长。"雨滴顺着棚檐串成珠帘,远处传来青州蜜叁刀的叫卖声,那股甜香混着雨水的清新,成了记忆里最地道的青州味道。
其实要找青州小巷子服务,关键得往老居民区走。比如偶园街后面的那片巷弄,地图上都不太标得清楚。那里的杂货铺还保持着用算盘结账,酱油醋散打,豆腐用荷叶包。上次看见有个游客举着手机导航转圈,杂货铺老板探出头:"找啥呢?"游客说想买手工布鞋,老板直接指路:"往前走到槐树底下右拐,门楣上挂蒜头的那家。"
黄昏时分最适合逛巷子。炊烟袅袅升起,谁家炒辣椒的香味惹得路人打喷嚏。放学的小孩在巷子里追逐,书包拍打着后背啪嗒作响。有个卖栀子花的老太太总在邮局门口摆摊,五毛钱一串,别在衣襟上香半天。她说:"我在这卖了二十年花,见过叁辈人。现在年轻姑娘也爱买,说比香水好闻。"
青州这些小巷子最动人的,是藏着许多即将失传的手艺。在南营街上,还能找到用传统方法扎扫帚的匠人;西马巷里有个作坊专做蚕丝被,阳光好的日子,整条巷子都飘着棉絮。这些老师傅不太会招揽生意,但你要是站在旁边看会儿,他们能给你讲出每道工序的门道。
所以下次有人问青州哪里有小巷子服务,我通常建议他们关掉导航,顺着飘着饭香的巷子往里走。听见搓麻将声的院落可能藏着茶室,看见晾晒被单的巷尾或许就有裁缝铺。青州的老巷子就像城市的皱纹,每道褶皱里都藏着故事。那些坐在马扎上聊天的老人,晾在竹竿上的衣裳,窗台上晒太阳的猫,才是青州最鲜活的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