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山按摩店私人付款六百多是否正规,乐山按摩店高价私人服务是否合规
那天路过乐山齿齿路,看到一家装修挺精致的按摩店,门口价目表上写着“全身理疗298元”。刚想推门进去,旁边有个大哥低声跟我说:“别去前台,找8号技师能做私人定制服务,效果特别好。”我顺口问了句多少钱,他比了个六的手势:“六百起步,直接微信转给她就行。”
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琢磨这事儿。乐山按摩店私人付款六百多是否正规?这价格都快赶上正规医院康复科的收费了。按理说按摩行业明码标价是基本要求,怎么还能搞出两套价格体系?
藏在价格背后的猫腻
后来我特意咨询了在卫健部门工作的朋友。他说这种情况确实存在监管盲区——如果是技师私下接活,店铺往往以“个人行为”推脱责任。更让人担心的是,这些所谓“高价私人服务”既不会开发票,也很少登记客户信息,万一发生纠纷或者意外,消费者根本没有维权凭证。
我有个亲戚就吃过亏。去年在城东某家养生馆办了张两千块的会员卡,结果没两个月店家就关门跑路了。现在这种直接转账给个人的模式,风险恐怕更大。毕竟六百多块不是小数目,在乐山差不多能做一个月的健身卡了。
说到乐山按摩店高价私人服务是否合规,关键要看服务内容是否超出经营范围。正规按摩店应该在墙上悬挂《卫生许可证》《营业执照》,所有收费项目都要公示。要是遇到只接私单不走过公账的,十有八九有问题。
那些说不清的“定制服务”
上周在茶楼听到几个常去按摩的熟客聊天。有人说现在有些技师会暗示“加钱有特殊服务”,但具体特殊在哪里又语焉不详。这种打擦边球的营销方式,反而让真正需要专业理疗的顾客望而却步。
其实真正靠谱的调理师都会主动说明服务项目。比如颈椎调理要用什么手法,腰椎放松需要几个疗程,用的精油是什么品牌。而不是神秘兮兮地说“这是我们独有的私人定制”。
记得前年乐山卫健局公布过典型案例:某养生会所声称“古法秘术推拿”收费888元,后来被查实就是普通按摩加上些玄乎的说辞。所以现在听到“私人订制”这种词,我总会多留个心眼。
现在很多消费者可能不知道,在乐山正规按摩店工作的人员必须持有《健康合格证》和《职业技能证书》。那些刻意避开店面交易的行为,往往意味着服务人员资质存疑。想想也是,真正技术过硬的师傅,何必藏着掖着接私活呢?
这几天又经过那家店,发现门口已经贴上了“价格透明,拒绝私单”的告示。看来市场监管部门也在加强整治。毕竟旅游城市的口碑需要共同维护,谁都不希望因为几颗老鼠屎坏了乐山养生行业的名声。
下次要是再遇到推荐私单的,我肯定会直接拒绝。与其提心吊胆地体验所谓“高端服务”,不如找家明码标价的店铺来得踏实。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