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山泄火的小巷子,文山那条隐秘的烟火小径
文山这座城市啊,总有些地方藏在繁华背后。那天我拐进这条巷子纯属偶然,本来是要去找朋友的,结果导航把我带偏了。得,既来之则安之,索性进去转转。
巷口窄得很,两个人并排走都得侧身。墙皮斑驳得厉害,露出里面的红砖,青苔顺着墙缝往上爬。刚走几步就闻到一股熟悉的香味,是烤豆腐摊子传来的。老板娘正拿着蒲扇扇火,炭火上滋滋作响的豆腐块金黄油亮。
市井里的热闹劲儿
往深处走,巷子突然宽敞起来,原来是个小集市。卖米线的阿婆动作麻利,舀汤、加料、撒葱花一气呵成。隔壁水果摊的喇叭反复喊着:“西瓜甜过初恋咯——”声音拖得老长。最有趣的是修鞋匠,边干活边和客人唠家常,手里的锥子穿来引去,像在表演手艺活。
要说这条文山泄火的小巷子,还真是个消暑的好去处。下午四五点钟,暑气还没完全散去,但巷子里已经凉快起来。老房子的屋檐投下大片阴影,穿堂风呼呼地吹着,比空调舒服多了。几个老人家坐在竹椅上摇扇子,旁边的收音机放着滇戏。
我找了家小店坐下,要了碗凉卷粉。老板娘端上来时,配了一小碟花生碎和辣子。搅拌的时候,隔壁桌的大爷主动搭话:“小伙子头回来吧?这家的蘸水可是一绝。”我尝了一口,果然,酸辣适中,清爽开胃。
天色渐晚,巷子里的灯笼一盏接一盏亮起来。暖黄的光晕洒在青石板上,食物的香气在空气中交织。这条文山那条隐秘的烟火小径,仿佛把白天的燥热都化解在了暮色里。路边的小馆子陆续摆出桌椅,炒菜的声音、碗碟的碰撞声、人们的谈笑声,热热闹闹的,却不觉嘈杂。
有个卖烤饵块的小推车特别受欢迎,队伍排得老长。我凑过去看,摊主是个年轻姑娘,手法熟练地在炭火上翻烤着饵块,时不时刷层酱料。烤好的饵块外皮微焦,里面软糯,夹上油条和腌菜,咬下去满口生香。
巷子尽头有棵大榕树,树下聚着下象棋的人。围观的总比下棋的着急,这个说“跳马”,那个喊“出车”。对弈的两位倒是不慌不忙,时不时呷口茶。茶汤在昏黄的灯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。
我慢慢往回走,又经过那个烤豆腐摊。老板娘认出我,笑着递来一块:“尝尝,不收钱。”豆腐外酥里嫩,蘸着辣椒面,烫得直呵气。她说在这巷子里卖了二十年豆腐,看着孩子们长大,看着年轻人变老。
走出巷口时回头望,那片灯火在夜色里格外温暖。这条不起眼的小巷,藏着文山最地道的味道,最鲜活的生活。或许明天,我还会再来吃碗凉卷粉,听听滇戏,坐在榕树下发会儿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