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州小区上课约茶,随州小区教学品茶
这几天路过小区活动室,总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茶香。起初还以为是哪家邻居在招待客人,后来才发现里头坐着十几位街坊,围着长桌说说笑笑。走近一看,桌上摆着白瓷盖碗、玻璃公道杯,还有几个茶则盛着不同颜色的茶叶。
穿亚麻衫的王老师正在示范怎么泡龙井:“水温不能太烫,85度刚好。注水要沿着杯壁转圈...”坐在前排的李阿姨突然插话:“怪不得我上次泡的又苦又涩,原来是开水直接砸在茶叶上了!”这话引得大家都笑起来。张大爷晃着手里的品茗杯接腔:“我喝了大半辈子高沫,还是头回知道春茶要先闻香再小口喝。”
茶香里的烟火气
说来挺有意思,这个随州小区上课约茶的活动最初只是业主群的闲聊。有天王老师发了张茶山照片,马上有好几个人追问:“这是哪儿的茶?”“怎么泡才好喝?”后来不知谁提议“不如现场教教”,周叁下午的活动就这么定下来了。第一次来了七个人,现在都要提前占位置了。
上周教到岩茶时,住在叁单元的小陈带着刚烤好的核桃酥过来。大家就着茶吃点心的间隙,聊起小区儿童游乐区地垫需要更换的事。茶香混着点心香气,话题从茶叶转到物业维修,倒显得格外融洽。坐在角落的赵医生突然发现,王老师教的分茶手法和抓药手势颇有相通之处,这话又引出了新话题。
其实这种随州小区教学品茶的形式,比专业茶艺课多了些生活气息。不会严格按茶道流程来,偶尔有人把茶汤泼到桌上,或者记错冲泡时间,大家都当趣事笑着带过。有次聊到兴起,忘了计时,一泡普洱闷得发苦,王老师摆摆手说:“没事,这味道正好提醒我们——好茶就像闲工夫,都得慢慢来。”
茶杯里的新发现
最让人意外的是孩子们的反应。原本担心他们坐不住,没想到中学生萌萌用盖碗泡茶时格外认真。她说在学校茶艺社学过基本手法,还帮王老师纠正其他邻居的握杯姿势。几个小学生则对茶叶展开后的形态特别感兴趣,追着问为什么同样的茶叶每次泡的味道都不完全一样。
住在六楼的刘姐最近每次都会带笔记本,密密麻麻记着不同茶叶的冲泡要点。前天她悄悄告诉我,先生现在周末会主动陪她逛茶城,夫妻俩多了不少共同话题。而总穿西装匆匆赶来的证券公司主管小杨,这两回居然提前到了,他说泡茶时盯着茶叶舒展的样子,比在按摩店放松还管用。
茶桌边也渐渐出现些新变化。有人从老家带回信阳毛尖分享,有人贡献出收藏多年的建水紫陶罐。上周下暴雨,本来以为不会有人来,结果活动室还是坐了大半桌。王老师那天特别泡了十年陈的老白茶,说是“风雨天喝陈茶最相宜”。
窗外的雨哗啦啦下着,屋里茶气氤氲。看着大家边吹着热茶边聊家常,忽然觉得这寻常午后格外珍贵。或许重要的不仅是学会品茶,更是找到这种让生活慢下来的方式。就像李大爷说的:“同一栋楼住了五年,最近才真正认识了左邻右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