襄阳学生品茶喝茶上课,学子课余品茗交流学习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3:40:51 来源:原创内容

秋日下午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教室,几个学生正围坐在课桌前,手里捧着各式各样的茶杯。这不是什么茶艺社活动,就是数学课后的普通课间。“尝尝我这个,老爸从云南带回来的普洱,”穿蓝色卫衣的男生把茶杯往中间推了推,“比上周那个绿茶耐泡多了。”教室里顿时飘起淡淡的茶香,混着少年人特有的活力。

这样的场景在襄阳的校园里越来越常见。不知从什么时候起,保温杯里泡枸杞的戏谑变成了现实,只不过枸杞换成了龙井、毛尖,或是本地的汉水银梭。学生们发现,课间一起喝茶闲聊的十分钟,竟比趴在桌子上补觉更让人精神。

茶杯里的校园新气象

小王的书包侧兜总是装着一个小铁盒,里面分装着他这个月的“口粮茶”。“开始就是图个新鲜,”他边洗茶杯边说,“后来发现上课前喝一杯,不容易犯困。现在我们班好多人都这么干。”他的同桌插嘴:“对啊,比喝可乐健康多了,还能聚在一起聊聊天。”

这种变化悄无声息。教学楼的热水器旁,排队接水的学生常常讨论哪种茶叶更适合学生党——既要提神醒脑,又不能太贵。慢慢地,品茶喝茶上课成了这群年轻人的新习惯。有同学开玩笑说,这大概是传统文化课最成功的一次“实践教学”。

茶香飘进实验室、画室、琴房,甚至操场边的长椅。不同专业的同学因为共同的爱好熟络起来,文理科的界限在茶杯交错间变得模糊。就像那个总爱带茉莉花茶的女生说的:“喝茶的时候,大家都会慢下来,说话都温柔了几分。”

课余时光的另一种可能

下午四点半,图书馆叁楼的休息区总是特别热闹。七八个学生自发组成了“品茶小组”,每个人带不同的茶叶,用简单的玻璃杯就能开个小茶会。

“这是我奶奶炒的野山茶,”小陈小心翼翼地打开密封罐,“她说我们读书辛苦,特意从老家寄来的。”茶叶在热水中舒展,带着山野的清香。同学们传着品尝,不时发出赞叹。话题从茶叶味道聊到刚结束的微生物学实验,又转到周末要不要一起去汉江边写生。

这样的学子课余品茗交流学习,不知不觉中成了校园文化的一部分。没有固定章程,不需要社长组织,就是大家自然而然凑在一起。有时候讨论课题遇到瓶颈,停下来喝杯茶,灵感反而来了。茶凉了再续,话断了再接,知识和友谊都在温润的茶汤里慢慢沉淀。

“你知道吗?”历史系的李同学说,“有时候我觉得,我们和古代书院里的学子没什么两样。他们也是品茶读书,我们也是。”旁边的朋友笑着接话:“差别还是有的,他们吟诗作对,我们在讨论笔测迟丑辞苍代码。”

笑声中,夕阳把茶汤染成琥珀色。这些年轻的饮茶人或许说不清茶道的深奥哲理,但他们确实在茶香中找到了学习与生活的平衡点。明天还有早课,但此刻,他们只想好好享受这杯茶,和身边这群可以一起喝茶的朋友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