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同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校园后巷品茶时光
那条飘着茶香的小巷
说起大同女子学院的后街,在这座城市里可真算得上是个特别的地方。第一次拐进这条巷子,是个有点闷热的下午,我本来只是想找条近路,谁知道这一拐,就走进了一个慢悠悠的世界。
巷子不宽,两边是有些年头的居民楼,墙面上爬着些叫不出名字的藤蔓。下午叁四点钟的光景,阳光斜斜地照进来,把整条巷子染得暖洋洋的。最吸引人的是那股子味道——不是饭点儿那种油烟味,而是一股淡淡的、清雅的茶香,若有若无地飘在空气里。
我顺着香味儿走,没几步就看见几家小小的茶铺。说是铺子,其实也就是把一楼临街的屋子改成了店面,门口摆两叁张桌子,有的连招牌都没有。老板们也不怎么吆喝,就坐在那儿安静地泡茶,偶尔和相熟的客人聊上几句。
“来坐坐?”一位头发花白的阿姨朝我笑笑,手里还拿着把紫砂壶。我点点头,在她门口的小竹椅上坐了下来。
阿姨这儿只卖叁种茶——龙井、铁观音,还有她自己配的茉莉花茶。我要了杯花茶,看着她不急不慢地烫杯、投茶、冲泡,动作熟练得很,却又不显得刻意。茶水倒入白瓷杯里,茉莉的香味一下子就散开了,比在巷口闻到的要浓郁得多。
“您在这儿开店很久了吧?”我捧着温热的茶杯问道。
“十多年啦。”阿姨笑了笑,“刚开始就是自己爱喝茶,后来邻居们也常来坐坐,慢慢地就成了这么个小铺子。”
正说着,几个穿着校服的女生说说笑笑地走过来,熟门熟路地在旁边坐下。她们要了一壶铁观音,边喝茶边讨论着刚结束的考试,偶尔爆发出轻轻的笑声。阿姨给她们添水的时候,还会插一两句话,听起来像是经常见面的老街坊。
我突然觉得,这条后街就像是大同女子学院的另一个课堂。在这里,学生们学的不再是课本上的知识,而是怎么慢下来,怎么品味生活。那些在教室里紧绷着的神经,到了这儿自然而然地就松弛了。
斜对面有家书店,也兼卖茶水。经常能看到有女生买完书,就直接坐在店外的长椅上,一边翻书一边小口喝茶。有次我看见一个女生在读诗集,读到某处突然停下来,望着巷子尽头发呆,手里的茶凉了都忘了喝。那一刻,她大概是在和书里的某句话产生了共鸣吧。
黄昏时分,巷子里的人渐渐多起来。下班回来的居民、刚结束自习的学生,还有像我这样专门来找清静的。各家茶铺门口都坐满了人,聊天的声音很轻,混着茶香飘在暮色里。
我注意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——在这条后街喝茶的人,很少看见他们急匆匆的样子。就连那些看起来功课很忙的学生,坐在这儿的时候也会放慢节奏,安安静静地喝完一杯茶。可能这就是环境的力量吧,在这样的巷子里,谁都不好意思打破这份宁静。
天快黑的时候,我起身付钱。阿姨只收了十块钱,说:“常来坐啊,我们这儿茶一般,但氛围好。”
走出巷口,回到车水马龙的大街上,感觉像是刚从另一个时空回来。后街的茶香似乎还沾在衣服上,那种慢节奏的感觉也留在了身体里。我回头看了眼那条已经亮起暖黄色灯光的巷子,心里盘算着下次什么时候再来。
这大概就是大同女子学院后街喝茶的魅力所在——它不张扬,不刻意,就那么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很多人生活里的一处慰藉。在快节奏的城市里,能有这么个地方让人喘口气、定定神,确实是件挺幸福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