锦州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校园旁小巷品茶时光
这条后街我走了四年,从大一的懵懂到大四的从容。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,两旁的老槐树在头顶搭起绿色的穹顶。锦州女子学院后街喝茶的地方,就藏在这片树荫里。
那家叫“闲亭”的茶室门脸不大,推开木门,风铃叮当作响。老板娘总是系着蓝印花布围裙,在茶台后安静地烫杯子。第一次来时,她什么也没问,递给我一杯温热的茉莉花茶:“新生吧?先喝口茶定定神。”
那些在后街喝茶的日子
大二那个秋天,我和室友几乎天天泡在茶室。她失恋了,我们就点一壶金骏眉,从午后坐到日暮。茶续了叁遍,水色淡了,她的心事也慢慢化开。老板娘偶尔过来添水,轻轻放下一碟花生酥:“茶要趁热喝,事要往远看。”窗外槐树叶一片片落下,我们在茶香里懂得了,有些告别是为了更好的开始。
期末考前,这里总是坐满了人。笔记本电脑亮着,笔记摊开,每人面前一杯提神的绿茶。翻书声和煮水声交织,偶尔有人小声讨论题目。这种时候,老板娘会把灯光调亮些,默默给每个人的壶里添热水。说来奇怪,在这里复习效率特别高,可能因为心是静的。
最热闹的是毕业前那周。茶室几乎被我们班包场了,大家喝着熟悉的茶,说着各自的打算。有人要去南方工作,有人准备考研,还有个姑娘要回家乡当老师。四年光阴,就像这壶茶,刚开始觉得苦,回味时却满是甘甜。那晚我们喝了好多茶,说了好多话,直到老板娘提醒打烊。
前些天回学校,特意又去了闲亭。老板娘认出了我,依然系着那条蓝印花布围裙。“工作了吧?”她笑着问,递来的还是那杯茉莉花茶。味道一点没变,仿佛时光还停在四年前的那个午后。
现在的后街新开了不少奶茶店、咖啡馆,装潢时髦,年轻人挤在门口排队。但闲亭还是老样子,木招牌被雨水洗得发白,风铃依然在响。那些在校园旁小巷品茶时光里沉淀下来的东西——比如等待一壶水烧开的耐心,比如品出茶中微妙的层次,比如安静倾听的能力——都成了我带走的最珍贵的行李。
槐花正在飘落,细碎的花瓣粘在青石板上。我慢慢喝完那杯茶,起身告辞。风铃在身后轻轻响着,像是替这条老街,也替那段再也回不去的时光,说着再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