丽江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,少年家教服务每钟五十元
丽江14岁学生一小时50元的故事
最近朋友圈里有个挺有意思的事儿,一位丽江的初二学生小杨,在家教平台上挂出了“一小时50元”的辅导服务。说实话,刚开始看到这个标题,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心里直犯嘀咕:这价格是不是太便宜了点?现在的家教市场,随便找个大学生都要百来块起步呢。
小杨的数学成绩在年级里数一数二,英语也能排进前十。他把自己的成绩单和奖状都晒在了主页上,还写了段挺实在的自我介绍:“我可能没有老师讲得那么专业,但我刚从初一初二走过来,最清楚同学们容易在哪儿卡壳。”这话说得特别实在,就像邻家弟弟在跟你聊学习。
第一次试听课,小杨遇到个挺害羞的初一女生。小姑娘在分式运算这块总是转不过弯,学校老师讲得太快,她愣是没听懂。小杨没急着讲题,反而先聊起自己当初学这部分时的糗事:“我那时候也觉得分式特别绕,直到有天看到妈妈在厨房调配奶茶配方,突然就开窍了。”
他用奶茶配方的例子,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讲得特别生活化。女生听着听着眼睛就亮了,原来死记硬背的公式突然变得有意思起来。这种少年家教服务每钟五十元的模式,最大的优势可能就是同龄人之间那种奇妙的共鸣吧。
不过小杨的妈妈最初并不太支持。倒不是担心影响学习,而是觉得孩子把时间花在帮别人补课上不太划算。直到有次她偶然听到儿子在给同学讲题,那种耐心和灵活的思路让她特别惊讶:“这孩子讲题的方式,和我们大人完全不一样。”
现在小杨每周固定辅导叁个学生,时间都安排在周末下午。他特意把课时控制在一小时,因为觉得初中生的注意力最多保持这么长时间。“时间再长就效率低了,不如分成两次。”这个小老师还挺懂教学心理的。
最近有个初二男生来找他补物理,说浮力这块怎么都搞不明白。小杨直接约他在古镇的小桥边见面,用树叶、石子做了个小实验。男孩回来后兴奋地给妈妈演示:“原来阿基米德定律就是这么回事!”这种生动教学,可能正是很多传统辅导班缺少的。
当然小杨也遇到过挑战。有次给同学讲古诗鉴赏,人家问他为什么非要理解诗人的感情。他愣了半天,突然想起语文老师说过的话:“我们不是在猜古人的心思,而是在学习怎么感受美。”这个回答让提问的同学若有所思。
现在越来越多丽江的家长开始考虑这种少年家教服务。价格实惠是个因素,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之间没有隔阂。有些不敢问老师的问题,在同龄人这里就能轻松说出口。这种陪伴式学习,或许比单纯的知识灌输更有意义。
小杨用自己攒的家教费买了套心心念念的《万物》杂志,还在扉页上认真地写了行字:“知识可以变成价值,而价值又能换来更多知识。”这话说得朴素,却透着这个14岁少年独特的感悟。
晚上写作业累了的时候,小杨会翻看学生们发给他的感谢消息。有次一个学生说数学考了及格分,高兴地连发了叁个放烟花的表情。他看着手机屏幕笑了,那种成就感,可能比赚到五十块钱还要让人开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