铜陵大学城包夜,铜陵大学城彻夜生活
铜陵大学城包夜,这句话在学生们中间流传了很久。每次听到这个词,我总会想起那些灯火通明的夜晚,那些在校园周边亮到天明的店铺。
夜晚的大学城,另一个世界
白天这里和普通街区没什么两样,可一到晚上九点后,整个大学城就像换了张脸。奶茶店的灯光比白天还亮,小吃摊的灶火呼呼作响,网吧里键盘声此起彼伏。我第一次见识铜陵大学城彻夜生活,还是大二期末考前。图书馆十点关门,我们宿舍四个人抱着书往外走,不知谁说了句“听说西门那边能通宵”,就这么开启了我们的包夜初体验。
那家叫“时光驿站”的小店,到现在还在营业。二十块钱就能待一整晚,提供免费的柠檬水和充电插座。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大叔,他说自己在这里开店十年,送走了六届学生。“看着他们熬夜复习、赶论文,有时候还凑在一起聊人生,我这小店倒像是成了你们的第二个宿舍。”他边说边给我们续上热水。
铜陵大学城包夜的选择其实挺多的。除了自习室,还有不打烊的火锅店、能躺着的私人影院、甚至还有个通宵营业的健身房。我那个爱运动的室友就常去,他说凌晨两点在跑步机上流汗的感觉特别解压。这些地方构成了铜陵大学城彻夜生活的全貌,每个角落都在诉说着不同的故事。
那些不睡觉的年轻人
小赵是我在通宵自习室认识的,学建筑设计。他的图纸总在深夜完成,用他的话说“晚上思路特别清楚”。有次我瞥见他的图纸,那是栋很美的建筑,他说灵感就来自窗外凌晨叁点的大学城街道。“你看那些路灯的光晕,像不像漂浮的萤火虫?”他指着窗外,眼睛里有血丝,但眼神发亮。
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24小时书店偶遇的一对情侣。男生在准备考研,女生在写小说。他们并排坐着,偶尔抬头相视一笑,然后又各自埋头。女生悄悄告诉我,他们约定要一起努力,等男生考上研,她的小说也要写完。这样的故事在铜陵大学城彻夜生活的每个角落悄然发生着,平淡却动人。
当然不是所有包夜都在学习。有时候就是单纯不想睡,几个朋友凑在烧烤摊,聊着不着边际的话题。羊肉串在炭火上滋滋作响,冰镇啤酒瓶上凝着水珠,那些对于未来、对于爱情的讨论,在夜色中变得格外坦诚。有个学长说过,他在这样的夜晚做出的决定,往往比白天更接近内心真实的想法。
夜深时的大学城有种特别的包容感。白天不敢说的话敢说了,白天没空想的事能静下来想了。也许正因为知道第二天太阳升起时一切都会恢复原样,才能这样毫无负担地袒露心声。在这里,你会看见最真实的大学生活状态——有拼搏,有迷茫,有友情,也有青春的躁动。
不过说实话,现在回头看,那些包夜的经历就像青春的特权。工作后再没那样的精力和机会,能和一群人毫无理由地醒到天亮。铜陵大学城彻夜生活教会我们的,或许不只是如何度过长夜,更是如何在年轻的时候,好好使用那份用不完的热情和勇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