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余微信附近人300元叁小时,附近联系300叁小时同城
这几天在扶余县城闲逛,总能看见电线杆上贴着些模糊的小广告。要说这网络时代的联系可真方便,微信附近人功能一开,方圆几公里的动态都看得清清楚楚。昨天隔壁老李还跟我念叨,说现在有些人明码标价写着"扶余微信附近人300元叁小时",也不知是真是假。
这事听着就透着蹊跷。叁百块说多不多,说少也不少,刚好是普通人能接受的心理价位。我试着在深夜打开附近人功能,果然刷到几个头像暧昧的账号。刚点进去想看看朋友圈,对方就直接发来收费标准,还特意强调"附近联系300叁小时同城"。
藏在屏幕后的生意经
有个叫"小雨"的姑娘倒是挺直爽,她说现在很多都是打着陪聊的幌子,实际就是变相交易。不过她也诉苦,这行当风险不小,经常遇到聊了半天突然变卦的客人,有时候还得防着便衣警察。说着说着她发来段语音,背景音里能听见麻将声和孩子的哭闹声,看来是在某个居民楼里干活。
隔壁超市王嫂告诉我,她侄女去年就被人用类似套路骗过。说是陪着逛逛街,结果被带到黑酒吧消费了五千多。现在这些人都学精了,不再直接谈价钱,改成用暗语交流。"附近联系300叁小时同城"这种说法,既能把意思传达清楚,又不会留下把柄。
其实仔细想想,这种生意能存在,还不是因为有人需要。县城里那么多外来打工的,单身汉一抓一大把。白天在工地累死累活,晚上回到出租屋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。这时候看到"扶余微信附近人300元叁小时"的广告,难免会动心思。
前阵子社区民警来做反诈宣传,特意提到这类骗局。有些根本就是男人冒充女人在聊天,等你转了定金就直接拉黑。更可怕的还有仙人跳,等你到了约定地点,突然冲进来几个壮汉说要告诉家里人。
生活里的两难选择
我认识个跑运输的张师傅,他就遇到过这种事。有回半夜收车实在太寂寞,加了标注"附近联系300叁小时同城"的账号。结果刚到宾馆就后悔了,坐在大堂抽了半包烟,最后还是扭头走了。他说虽然花了冤枉钱开房,但总比事后提心吊胆强。
现在这些账号也讲究营销策略。头像要用若隐若现的美女照片,朋友圈还得精心打造。偶尔发些伤感文字,配上几张夜景图,显得特别真实。不过只要多聊几句就能发现破绽,比如对方永远说不清扶余本地的具体地点,连实验小学校门朝哪开都不知道。
说到底啊,这种藏在手机里的灰色地带,就像县城夜幕下的霓虹灯,明明灭灭的看不真切。那些打着"扶余微信附近人300元叁小时"旗号的人,或许也有自己的难处。而选择点开这些账号的人,大概也是在现实中找不到温暖吧。
昨天路过县中学,看见放学时分来接孩子的家长。有个穿校服的女孩蹦蹦跳跳扑进爸爸怀里,那画面让人心里暖和。或许真正的陪伴,永远不是能用叁百块钱买来的。那些在深夜寻找慰藉的人,要是能把这份心思用在正经处,说不定早就能组建个温暖的家了。
如今我再刷到这类账号,都是直接划过去。倒不是装清高,只是觉得这种交易太虚无。花叁百块买来的叁小时,结束后反而会更空虚吧。就像小时候集市上卖的彩色棉花糖,看着蓬松甜蜜,真咬下去满嘴都是空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