珲春足浴店为什么只吹不做,珲春足浴店为何光说不练
最近路过珲春几条主要街道,发现个挺有意思的现象。明明挂着“即将开业”招牌的足浴店,过了大半年还在装修。玻璃门上积了层灰,透过缝隙往里看,工具散落一地,就是不见工人踪影。这让我忍不住琢磨:珲春足浴店为什么只吹不做?说好的开业怎么就光说不练呢?
记得去年冬天,这家店在朋友圈搞过一阵预热。装修效果图画得那叫一个富丽堂皇,项目表列得密密麻麻,还承诺要有专业技师团队。当时好几个邻居都在转发优惠券,说等开业了要去体验。可这都换季了,优惠券早就过期了,店门口的横幅也被风雨洗褪了色。
生意场上的虚张声势
和旁边超市老板闲聊才知道,这种情形在本地服务行业不算新鲜。有些商家把声势造得很大,其实连最基本的资质都没办妥。要么是资金链断了,要么是根本没想认真经营,纯粹跟着风口凑热闹。等热度过去,留下个烂摊子,最后倒霉的还是办了预付卡的顾客。
我认识个在南方做足浴连锁的朋友说过,这行当最忌讳“雷声大雨点小”。技术培训要叁个月,设备采购要精挑细选,这些实打实的功夫省不得。可现在有些创业者太着急,招牌还没挂就想搞网红营销,结果客人都被吓跑了——谁愿意去家连基本功都不扎实的店?
上个月在另一家老牌足浴店听到顾客抱怨:“新开的店说得天花乱坠,结果连最基本的穴位按摩都做不好。”这位老师傅边给客人修脚边摇头:“我们这行靠的是手上功夫,宣传搞得再响,不如客人觉得舒坦重要。”
其实站在商家角度想想,现在开店确实不容易。租金、人工、原材料都在涨,竞争又激烈。但越是这种时候,越该把力气花在实处。比如先把服务流程跑顺畅,把技师培训到位,哪怕晚点开业呢?总比现在这样吊着胃口强。
那天看见两个大妈在店门口张望,其中一个说:“算了走吧,这店估计又是唬人的。”这句话听着简单,可细细品味,顾客的耐心就是这样被消耗殆尽的。当“光说不练”成了标签,再想挽回声誉就难了。
现在经过那家店,我发现路人基本都不会多看两眼。倒是斜对面那家开业十年的老店,虽然从没搞过什么宣传,晚上却总是客满。他们的老师傅常挂在嘴边:“足浴这活儿,得用脚底板想问题。”话糙理不糙,确实啊,脚踏实地比什么都强。
或许等到哪天,这家店能真正把心思放在服务上,而不是空做表面文章,那才值得大家走进去试试。毕竟我们老百姓选择足浴店,看重的从来不是宣传多热闹,而是按完以后能不能舒舒服服地睡个好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