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皋品茶海选自带工作室,如皋茗茶精选自备会所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0:42:25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常听朋友提起如皋的茶文化,说那儿有个挺特别的品茶海选自带工作室,挺好奇这到底是怎么个玩法。周末闲着也是闲着,干脆约上老茶友王叔一起去看看。

顺着导航拐进老城区巷子,青石板路被雨水打得发亮。还没找到门牌号,先闻到空气里飘着的茶香——像是龙井的豆香里混着点普洱的陈韵。王叔深吸一口气:“光闻这味儿,今天就没白来。”

茶香不怕巷子深

工作室藏在爬满藤蔓的老院里,推门进去倒别有洞天。七八张茶台错落摆放,每张台子都有人自带茶叶来交流。穿棉麻衫的店主笑着迎上来:“我们这儿不像传统茶室,主打的就是茶友自带茶叶交流。有人专程从宜兴带了新采的碧螺春,也有位老先生抱来存了十五年的老白茶。”

靠窗的茶台围坐了叁五人,正在品鉴一款凤凰单丛。泡茶的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,边注水边说:“这茶我对比过叁家茶庄的,今天带来的最满意。”大家轮流闻香品啜,有人觉得回甘不够,有人却说山韵明显。这种开放的氛围,比在茶庄光听老板介绍有意思多了。

王叔翻看着他自己带的茶饼,突然感慨:“现在能这样自由交流的地方真不多。上次在如皋茗茶精选自备会所,也是碰到几位懂行的,帮我认出了这饼茶的产地。”他说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自带茶叶,既能喝到熟悉的滋味,又能听听别人的见解。

茶桌上的学问

邻桌传来阵阵笑声。凑近看,是两位阿姨在比较同一产区不同年份的滇红。年纪稍长的刘阿姨冲我们招手:“来来来,正好帮我俩评评理。”她坚持说陈放两年的滇红果香更浓,对面李阿姨则认为新茶的花香更鲜活。

我小口品着两款茶,确实各有千秋。刘阿姨得意地掏出笔记本:“每回来都记两笔,这半年已经尝过二十多种红茶了。”她说这个如皋品茶海选自带工作室最难得的是包容性,不管带的是名贵岩茶还是普通绿茶,都能找到聊得来的茶友。

窗外细雨渐密,屋里茶香却愈发浓郁。店主正在教新客怎么用盖碗,那边又有人打开茶盒分享武夷山新茶。王叔悄悄跟我说:“下回我把那饼珍藏的班章带来,准能惊艳全场。”

雨声敲着窗棂,混着茶具清脆的碰撞声。穿唐装的老先生开始演示潮汕功夫茶,二十多道工序行云流水。几个年轻人举着手机录像,说要把这手法学回去练练。茶汤在白瓷杯里转出金黄光圈,老先生笑道:“好茶配好水,更要配懂它的人。”

暮色渐染时,我们才依依不舍起身。临走前店主递来个小纸包:“这是茶友刚才分享的桂花乌龙,带回去尝尝。”走出巷口,齿间还留着茶香,王叔已经开始计划下周要带什么茶来了。这样的午后,确实比单纯买茶喝茶多了几分温度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