廉江工作室外卖喝茶,廉江外送品茶工作室
最近发现个新鲜事儿,我们廉江这边突然冒出不少挂着“工作室”名号的茶铺。说起来挺有意思,这些工作室不设大堂不摆桌椅,专注做外卖和配送,倒成了年轻人喝茶的新选择。
那天路过老街,看见“廉江工作室外卖喝茶”的灯箱亮着暖黄的光,推门就闻到扑鼻的茶香。店主是个年轻小伙,正麻利地打包着茶壶和点心。“我们这儿和传统茶楼不一样,”他边封箱边聊,“客人都是微信下单,我们配好茶具茶叶,连水温控制都写在便签上。”说话间外卖小哥又取走两单,看来生意确实红火。
藏在居民楼里的茶香
跟着导航拐进小区,在叁楼找到家“廉江外送品茶工作室”。要不是阳台上晒着茶篓,真以为走错了门。老板娘刚给老客送完茶回来,茶几上还摆着试茶的盖碗。“现在人都图方便,”她递来杯凤凰单丛,“但好茶不该将就。我们每单都配简易茶具,教客人怎么泡,微信上随时答疑。”
正说着,她的手机连续响起提示音。“你看,午休时间订单最多,办公室白领们凑单点茶,我们还能按口味定制拼配。”她翻出相册给我看,有个客人连续二十八天点鸭屎香单丛,后来还专门订制了专属茶杯。
这种模式挺妙,既保留了功夫茶的仪式感,又适应了快节奏生活。我在那坐了半小时,光听见微信到账提示就响了七八回。
尝了口她推荐的蜜兰香,花香在嘴里漫开,确实比奶茶店用的茶包强太多。价格也实在,二十来块能喝到正宗高山茶,还配送整套简易茶具。“刚开始大家都嫌麻烦,现在熟客都学会自己控制冲泡时间了,”她语气里带着点骄傲,“上周还有个阿姨学会品鉴铁观音的观音韵呢。”
茶汤里的烟火气
这些工作室的聪明之处在于,他们把喝茶这件雅事揉进了日常。不像传统茶庄端着架子,更像是个懂茶的朋友。店主们会记得熟客的偏好,天冷了推荐红茶,上火时捎上罐菊花。有回我感冒,送来的茶包里还多了几片自制的老姜糖。
现在连年轻人聚会也流行点个“廉江工作室外卖喝茶”套餐。上周去朋友家,就看到茶几上摆着工作室送来的茶盘,七八个年轻人围坐着,边看教学视频边学冲泡手法。比起喝奶茶,这样既雅致又有趣。
更让我惊讶的是,这些工作室还带动了本地茶农的销路。有家工作室墙上挂着与当地茶农的合影,每月固定收购他们的茶叶。“好茶不该埋没,”店主说,“我们现在成了廉江茶对外的窗口呢。”
夜幕降临时分,我又路过那家亮着暖灯的工作室。外卖小哥进出不停,空气里浮动着隐约茶香。这种新的喝茶方式,像是给古老茶文化开了扇新窗——不用正襟危坐,不必精通茶道,随时都能品到好茶。这大概就是传统与现代最舒服的相处方式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