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图什大学校鸡的暗号,校园鸡的暗语
那些年我们传过的暗语
最近在校园论坛里,总能看到对于“阿图什大学校鸡的暗号”的讨论。说真的,第一次看到这个词组时我也愣住了——这该不会是食堂又出了什么神秘新菜式吧?后来问了好几个同学才弄明白,原来这指的是校园里流传的那些只有内部人才懂的特定用语。
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。记得去年冬天,我抱着书本从图书馆出来,听见两个女生在讨论“今晚去老地方喂校鸡”。当时还纳闷学校什么时候养鸡了?后来才知道,她们说的是去叁号教学楼自习。这种内部用语就像接头暗号,懂的人相视一笑,不懂的完全摸不着头脑。
其实每个大学都有类似的校园暗语体系。在我们阿图什大学,这些用语往往和校园地标、课程安排或者特色活动有关。比如“去彩虹桥”指的是到新校区的人工湖边集合,“领鸡饲料”说的是去教务处拿表格。这些代称既形象又好记,慢慢就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约定。
形成这种校园鸡的暗语的原因挺复杂的。有时候是为了方便,长串的专业名称或地点被简化成亲切的昵称;有时候带着点年轻人的幽默,把枯燥的事务说得有趣些;还有些时候,确实能让人感受到归属感——当你听懂这些内部梗,就意味着你真正融入了这个集体。
不过这类暗语也有让人头疼的时候。上学期我帮新生指路,让他们“去红房子找黄老师”,结果两个孩子在西区转了半天——他们不知道红房子是文学院楼的别称,更不清楚黄老师早就调去了其他学院。看来这些校园暗语虽然亲切,但也要适时更新才行。
现在想想,这些看似无厘头的校园鸡的暗语,其实承载着我们在大学的点滴记忆。多年后同学聚会,说起“喂校鸡”“找彩虹”这些词,估计大家都会会心一笑。那是专属于我们的青春密码,记录着在阿图什大学走过的每一个春夏秋冬。
最近发现,这些校园暗语还在不断演变。随着新食堂建成、社团活动更新,又冒出来不少新说法。有学弟告诉我,现在“校鸡孵蛋”指的是在实验室熬夜做项目,“鸡群迁徙”说的是整个班级换教室上课。这些充满生命力的表达,正是校园文化最生动的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