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主岭火车站小巷子200元一次,邻近街巷服务200元一回
那天路过公主岭火车站,忽然想起老熟人提起过附近巷子里的事儿。你说这地方吧,白天人来人往挺热闹,可一转到后街那些窄巷子,氛围就完全不一样了。
巷口杂货店的老板娘正坐在板凳上剥毛豆,我假装等人蹲在旁边抽烟。有个穿工装裤的大叔从巷子深处晃出来,在墙上留下个模糊的电话号码。这时有个拖着行李箱的年轻人凑过来,压低声音问:"大哥,知道哪儿有便宜住处吗?"我摇摇头,他叹了口气:"都说这附近200块能解决不少事..."
巷子里的生意经
说起来这价格在现在确实不算高。隔壁理发店小妹有次闲聊时说漏嘴,提到她们晚上关店后,常看见有些姑娘带着客人往巷子深处走。"都是200块钱的生意,跟买菜似的明码标价。"她说着突然打住,警惕地看了眼我的手机。
其实这种200元一次的服务在火车站周边不算新鲜。对面便利店老板老周更直白:"这些人都学精了,现在都说什么'邻近街巷服务200元一回',听着跟快递广告似的。"他边说边整理货架,"有次深夜我来补货,亲眼看见谈价的全过程——先对暗号似的问'是200吗',确认了才跟人走。"
巷子西头那家旅馆的前台说得更透:"她们现在都分散在不同巷子,这条巷子被查就换下条巷子。反正火车站后头巷子连着巷子,永远有'邻近街巷服务'。"记得她说这话时,正好有火车经过,轰隆隆的声音盖住了后半句。
不过要说最让我愣住的,是见过有个五十来岁的大姐,坐在巷子口的石墩上打毛线。有人来问价,她头都不抬伸出两个手指。等对方确认了,才把毛线团往兜里一塞,慢悠悠站起来带路。那熟练劲儿,跟上班打卡没两样。
这些藏在巷子里的200元交易,成了火车站心照不宣的秘密。有时候我在想,明明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,却还要用"邻近街巷服务"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,也是挺有意思的。
站前广场巡逻的警察偶尔会突然出现在巷口,那时候整条巷子会瞬间安静下来。但过不了几天,一切又恢复原样,就像雨后的蘑菇,悄无声息地又冒出来了。
有回下大雨,我躲在巷口屋檐下,听见两个骑摩托的在聊天。"现在不好做咯,"戴头盔的那个说,"都学会打游击了,这条巷子转到那条巷子。"另一个接话:"反正200块这个价雷打不动,比超市特价商品还稳定。"
夜幕降临时,巷子里的生意反而更忙碌了。昏暗的路灯下,人影绰绰,偶尔能听见简短的讨价还价。200元这个数字就像暗号,在特定的人群中流传。而所谓的邻近街巷服务,不过是给赤裸裸的交易披了层薄薄的面纱。
最近发现巷子墙上多了些新贴的小广告,写的都是"优质服务200元",还特意标明了"附近随叫随到"。这年头,连这样的行当都开始注重服务体验和区位优势了。
第二天我又经过那条巷子,看见环卫工人正在清洗墙面。那些模糊的电话号码被水冲得模糊不清,但我知道,要不了几天,新的数字又会出现。这个200元一次的循环,在这片纵横交错的巷弄里,还在继续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