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墨火车站小巷子,车站旁的小巷风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5:05:54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天路过即墨火车站,忽然想起朋友提过站台东侧藏着几条老巷子,索性拐进去看看。谁知这一拐,就像踏进了另一个时空。

刚走出车站广场的喧闹,耳边立刻安静下来。巷口第一家是卖火烧的小铺子,铁鏊子上滋滋冒着油光,面香混着葱花香直往鼻子里钻。老板娘正和熟客唠嗑:“今早的韭菜可是北阁现割的。”这话听着就让人想起二十年前的早晨。

墙缝里的旧时光

越往里走,青石板路越窄,两侧的墙砖都泛着潮润的光泽。有户人家的院墙探出棵老槐树,枝叶密密地罩着半条巷子。树底下摆着几把马扎,两位大爷正在下棋,棋盘就架在倒扣的塑料桶上。我凑近瞧了会儿,穿汗衫的大爷突然拍腿笑道:“将军!你这招跟我叁十年前在站前广场摆摊时一个样!”

这话倒提醒了我——这些即墨火车站小巷子,其实比火车站年纪还大呢。听巷尾修鞋的老师傅说,当初建站时本来要拆这片,后来不知怎的留了下来。现在想想,要是真拆了,该多可惜。

阳光从屋檐缝隙漏下来,在墙面画出明明暗暗的光斑。偶有电动车响着铃铛经过,骑车人会自然地把脚缩一缩,刚好能错开对面来的行人。这种默契,怕是得在巷子里生活很久才能养成。

车站旁的小巷风貌最动人的,是那种不紧不慢的节奏。晾衣绳从二楼窗口伸出来,挂着微微晃动的衬衫;厨房窗口飘出炝锅的香气,还伴着评书联播的声音。这些细碎的日常,组成了巷子独有的呼吸。

新旧的默契

当然也有变化。原来供销社的位置开了家快递驿站,穿制服的小哥正忙着分拣包裹。但有意思的是,驿站门口依然摆着那个掉了漆的邮筒,绿色漆皮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温润。

巷子中段新开了家咖啡馆,老板娘是回乡的年轻人。“选这儿就是图个清净,”她边擦咖啡机边说,“客人坐在窗前,能看见火车进站,也能看见巷子里的日常。”确实,我注意到吧台正对着巷口,是个观察车站旁的小巷风貌的绝佳位置。

不时有拖着行李箱的游客好奇地张望,有个女孩站在巷口的指示牌前犹豫。修鞋师傅抬头喊了句:“往里走,烧肉店在第叁个岔路右拐!”女孩道谢着走了。这种自然而然的指路,比手机导航多了温度。

我在想,为什么这些即墨火车站小巷子能保留这份从容?或许正是因为它们既挨着车站,又保持着距离。就像个沉稳的长者,安静地看着人来人往,自己却保持着不变的步调。

天色渐晚,巷子里的灯光次第亮起。不是那种刺眼的白光,而是从门窗里透出来的、暖黄色的光。有户人家正在吃晚饭,木门虚掩着,能看见桌上冒着热气的汤锅。

转身走出巷口,火车站广场的照明灯豁然亮起。回头望去,那些小巷子依然静静地卧在光影交界处,像城市里一个个温柔的注脚。明天还会有无数旅客匆匆经过,但总会有人停下脚步,拐进这些即墨火车站小巷子,遇见这份独特的车站旁的小巷风貌。而巷子里的生活,还会继续着自己的节奏,不慌不忙地,迎接下一个清晨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