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化品茶课程工作室,敦化茶艺研习工坊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23:49:03 来源:原创内容

走过敦化南路转角,那家木质招牌的工作室总飘着茶香。推门时铃铛轻响,穿亚麻衫的李老师正用茶则拨弄茶叶,动作轻得像在触碰蝴蝶翅膀。

“水为茶之母,器为茶之父。”她递来素白瓷杯时常说这句话。在这里学到的第一课,是静候水温降到85度。看着电水壶的沸腾逐渐平息,就像给忙碌生活按了暂停键。记得第一次手抖把水洒出茶盘,她却笑说这是茶在认主。

茶席上的意外收获

周叁傍晚的乌龙茶专题,总坐满不同年纪的学员。有次隔壁桌的大叔烫到舌头,整张脸皱成菊花,却还嘟囔着“这岩韵值了”。后来才知道,他是退休的心脏科医生,现在最关心的是如何泡出完美的茶汤。在敦化品茶课程工作室,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。

玻璃公道杯里,茶汤颜色会说话。绿茶像初春柳芽,红茶如落日余晖。有回练习闻香杯,年轻女孩突然说闻到外婆家后山的味道,眼眶就红了。原来某些记忆封存在嗅觉里,等着某杯茶来开启。

从手法到心法

敦化茶艺研习工坊的进阶班,开始接触更精细的冲泡技巧。注水不能直冲茶叶,要沿杯壁慢慢浸润,这叫“唤醒”。手腕悬壶的力道,决定了茶汤的层次感。但李老师说更重要的是,你能不能通过这杯茶,让喝茶的人感到被善待。

茶针拨开普洱饼的瞬间,总像开启时光胶囊。97年的老茶喝起来像雨天旧书店,12年的新饼还带着山野锐气。有次连续七泡同一款凤凰单丛,直到茶味淡去,反而品出清泉般的回甘——原来最好的味道藏在最后。

现在路过茶田会认出龙井43号,泡铁观音懂得听“涛声”。但比起这些,更珍惜的是每个茶席打开的对话。上周带着自己烘的桂花乌龙给老师试,她细细啜了叁口才说:“火候稍急,但心意满分。”窗外银杏叶正黄得灿烂。

茶室里那把养了十年的紫砂壶,壶身已泛出温润光泽。李老师偶尔会对着它发呆,说器物用久了会有灵魂。或许每个常来的茶客,也在这缕茶香中泡出了自己的模样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