靖西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靖西站前小巷风貌
靖西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是我每次下车后第一个想去的地方。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比起车站广场的宽阔敞亮,我反而更中意那条窄窄的巷弄。刚走出检票口,热腾腾的风扑在脸上,远远看见巷口那棵老榕树的绿荫,心里就莫名踏实起来。
巷口常年停着几辆叁轮车,车夫们靠在阴凉处打盹。再往里走,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两旁是些有些年头的骑楼。二楼木窗台上晾着衣裳,偶尔还会探出个小脑袋好奇地张望。最让我着迷的是那些斑驳的墙面,石灰剥落的地方露出青砖,缝隙里居然还长着几簇青苔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要说这靖西站前小巷风貌啊,最动人的就是那股子生活气息。卖卷筒粉的阿姐认得我,每次见着就笑:“老样子?”她家粉皮蒸得透亮,裹上豆芽肉末,再浇一勺秘制酱料,那味道绝了。隔壁修理铺的老师傅总在忙活,收音机里放着咿呀呀的壮剧。再往深处走,裁缝店的踩脚缝纫机声、小卖部门口孩子们的嬉闹声,还有不知谁家飘来的炒菜香,所有这些声音气味混在一起,成了巷子独有的节奏。
记得有回下雨,我躲进巷子里的五金店避雨。老板娘不但没赶人,还递来张小凳子。雨点打在铁皮棚顶上噼里啪啦的,她边整理货架边和我闲聊,说这条巷子比火车站年纪还大呢。“以前哪有这么热闹,就几户人家。后来车站建起来了,慢慢才多了这些店铺。”她指着对面那家药店说,“那家爷爷原是开诊所的,现在孙子接手了,还保留着老药柜。”
巷子中段有口老井,现在虽然不通自来水了,但井台磨得光滑的石栏还在,成了老人们下棋的地方。我特别喜欢看他们下棋,楚河汉界杀得认真,但更多时候是在慢悠悠地聊天。说的都是些家长里短,谁家孩子考学啦,哪里的菜便宜啦,听着特别治愈。
要说这靖西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最妙的地方,就是它既在车站旁边,又像是独立的小世界。火车轰隆隆地来,又轰隆隆地走,带来送往的都是匆匆过客。可巷子里的人不慌不忙,按着自己的步调生活。这种反差常让我想起老家县城,也是这样慢悠悠的,日子一天天过得清清楚楚。
傍晚时分,巷子又是另一番光景。放学的小孩背着书包跑过,各家开始准备晚饭。烧油的香味、炒辣椒的呛味在空气里飘散。灯笼一盏盏亮起来,不是那种很亮的尝贰顿灯,是带着暖黄光晕的老式灯泡。这时候从巷头走到巷尾,能闻到不下十种菜香,猜得到各家今晚的菜单。
有时候我会想,为什么对这条巷子这么有感情?大概是因为它让人看到生活最本真的样子吧。车站代表的是奔波和远方,而这条靖西站前小巷风貌完整的巷弄,守着的却是踏实温暖的日常。每次在这里走走,喝碗凉茶,和摊主聊两句,旅途的疲惫就悄悄溜走了。
上次去发现巷尾新开了家甜品店,老板是个年轻人,说看中了这里的人情味。他家的芋圆糖水确实不错,但让我印象更深的,是他能和周围的老店铺相处融洽。修鞋的大爷常来坐坐,卖水果的阿姨也会把多的香蕉分给他。这种新旧交融却和谐的画面,让我对这条巷子的未来多了几分期待。
天色渐暗时,我通常该离开了。回头看看巷子里星星点点的灯火,总觉得那光比别处的要温暖些。这条靖西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,就像旅途中的一个驿站,不管来自哪里,要去何方,它都在那里,安安静静地等着每一个路过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