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城哪有站大街的小巷子,白城哪条街道有小巷子
白城哪有站大街的小巷子
昨天在面馆吃早饭,听见隔壁桌两个阿姨在聊老城区改造的事儿。一个说“现在站大街那些老巷子都快认不出来了”,这话让我突然想起,好像最近真有不少人在打听白城哪有站大街的小巷子。说起来,“站大街”这个说法挺有意思的,在老白城人嘴里,它不一定真指站在大街上,更多时候是种习惯叫法,专指老商业区那些热闹的巷道。
我放下筷子就开始琢磨。要说站大街附近的小巷子,得从老百货大楼后身说起。那儿有条青石板路,窄得两人并排走都得侧身。早些年两边全是裁缝铺和锔碗匠,现在虽然多了几家奶茶店,但往里走还能看见斑驳的木门板,下雨天能闻到老木头混着青苔的味道。巷子拐角有个修鞋的老师傅,在那儿摆了叁十年摊儿,你要问他附近巷子的事,他能边敲鞋跟边给你说上半天。
往西走过两个路口,原先老新华书店斜对面,藏着条更不起眼的小巷。这儿白天安静得出奇,可每到傍晚五点,卖炸糕的叁轮车准时的“叮铃”声就像闹钟,整条巷子突然就活过来了。巷尾那家芝麻烧饼铺,总有人宁愿绕路过来买,刚出炉的烧饼捧在手里烫得左右倒腾,香味能飘出半条街。
其实现在年轻人爱去的,倒是站大街南头新冒出来的几条巷子。原先的旧仓库改成了文创园,墙上爬满爬山虎,冷不丁从红砖墙后头会冒出个咖啡馆。昨天下午我在那儿转悠,遇见个画水彩的老先生,他说这条巷子的妙处在于——站在巷口能听见站大街的车流声,往深处走十来步,却只剩下风吹叶子的沙沙声。
有老街坊告诉我,要找原汁原味的老巷子,得挑下雨天来。雨水顺着瓦檐滴在青石板上,那种清脆声儿,和柏油马路上的完全两样。这时候巷子里蒸腾起来的土腥气,混着某家窗口飘出的炖肉香,才是老白城最地道的味道。不过这样的巷子现在确实越来越难找了,有时候拐进看着像的老巷,走到头却发现是新建的仿古街。
最近听说市政部门在做巷道文化普查,或许过阵子会有更详细的巷弄地图。我在想啊,与其急着找某条特定的巷子,不如趁着周末到处走走。白城哪条街道有小巷子这事儿,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,说不定你拐过某个偶遇的巷口,会发现比网红打卡地更有趣的风景——可能是趴在门槛上打盹的花猫,也可能是墙根下蓬勃生长的野薄荷。
对了,上周我在民主路和解放路的交汇处,偶然发现了一条斜坡小巷。巷口晾着五颜六色的床单,风一吹就像万国旗飘扬。住在二楼的大姐从窗口探出头晾衣服,顺口和我聊了几句,她说在这巷子里住了四十年,每个门牌号里的故事都能说上叁天叁夜。这种不经意间遇见的人情味,或许才是我们寻找巷子的真正意义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