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海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车站后街的幽深弄堂
那天下午我闲着没事,干脆跑去临海火车站后面溜达。说来好笑,虽然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十几年,还从没认真逛过车站后街这片老城区。
穿过嘈杂的站前广场,拐进右手边那条斜坡,世界突然就安静下来了。阳光被两旁的旧楼房切成细长条,斑斑驳驳洒在青石板上。空气里有股潮湿的苔藓味,混着谁家窗口飘出的饭菜香。
巷子里的时光印记
沿着巷子慢慢走,能看见好些老式理发店,红色转筒懒洋洋地转着。老师傅拿着推子给老街坊理发,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菜价。再往前是家修补铺子,老板正低头修自行车,手肘都被机油染黑了。
“这巷子得有上百岁了吧?”我在心里琢磨着。墙根处的水渍印子一层迭一层,像老树的年轮。有些墙面还能依稀辨认出“为民商店”这样的老招牌,字迹模糊得快要融进墙皮里。
最让我惊讶的是,在这条幽深弄堂里,时间好像走得特别慢。外卖小哥的电瓶车偶尔钻进来,按两下喇叭又小心翼翼地退出去——巷子实在太窄了,窄得装不下这个急匆匆的时代。
往深处走,遇见个坐在竹椅上的阿婆。她告诉我,以前这条临海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可热闹了,布店、米行、茶馆挨挨挤挤的。“现在嘛,”她摇着蒲扇笑笑,“就剩下我们这些老家伙还守在这儿。”
生活的烟火气
傍晚时分,巷子突然活了过来。下班的人推着自行车叮铃铃地穿过,灶间响起炒菜声,窗户一扇接一扇亮起暖黄的灯。有个大叔在门口支起小桌,就着一碟花生米喝黄酒。他热情地招呼我:“小伙子,来坐坐?”
我这才发现,这条看似破旧的幽深弄堂里,藏着最扎实的生活。晾衣绳上飘着衬衫,花盆里的小葱长得正旺,墙角的猫舒舒服服地打着哈欠。住在楼房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认识对门邻居,可在这里,谁家炖肉了,整条巷子都闻得见香。
车站后街的这些巷子就像城市的褶皱,把往昔的日子都妥帖地收藏起来。新修的马路在几百米外车水马龙,而这里依然保持着某种古老的节奏。
天色渐暗,我顺着原路往回走。快到巷口时回头望,那些温暖的灯光在暮色里连成一条星河。突然明白,为什么那些老街坊舍不得搬走——在这条临海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里,他们守着的不是破旧的房屋,而是整整一辈子的记忆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