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冶做大活的地方,大冶好做工的场所
要说在咱们这儿找活儿干,大冶还真是个绕不开的地儿。前两天跟老张喝酒,他一边咂摸着杯里的酒一边说:"现在想找个踏实干手艺活的地方不容易啊,但大冶这地方,还真有点不一样。"
记得我头回去大冶那边的工业区,正好赶上晌午下工。乌泱泱的人群从各个厂房里涌出来,工装上都沾着不同颜色的漆点。路边小馆子的老板麻利地摆出长条凳,冲着人群喊:"今儿有红烧肉!干重活的得吃点扎实的!"那股子热火朝天的劲儿,顿时让人感觉来对地方了。
手艺人的生根发芽
碰见李师傅纯属偶然。他那间作坊藏在两条街的交界处,门口歪歪扭扭地挂着"精密零件加工"的牌子。我进去时他正眯着眼看游标卡尺,工作台上摊着几十个亮闪闪的金属件。"这些都是给外地工厂特制的,"他头也不抬,"在大冶做大活的地方呆久了,手上活儿要是不精细,都对不起这儿的水土。"
他说的"水土"挺有意思。后来我才慢慢品出来,大冶这地方吧,好像特别适合手艺人扎根。五金店老板能给你现车螺丝,焊工师傅能照着图纸给你焊出个异形件来。这种随要随有的便利,别处还真不太好找。
去年冬天有个急单,需要赶制一批特殊构件。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工业区里转悠,结果愣是在叁个厂房之间把需要的老师傅都找齐了。王焊工搓着冻红的手说:"咱们这儿就是这样,你随便指个活儿,准能找到对口的人。"那天晚上车间里灯火通明,焊花像星星似的四处飞溅。
藏在巷子里的真本事
有时候我觉得,大冶好做工的场所不光在那些整齐划一的工业园区里。上次找个老铜匠,跟着导航在巷子里转了八道弯,最后在个带天井的老院子里找着了。老师傅正在捶打一个铜盆,每敲一下都带着独特的节奏。"我爷爷就在这儿打铜,"他抹了把汗,"现在虽然改做机械零件了,但这手艺底子没丢。"
这种传承的感觉挺打动人的。你说现在到处都在搞自动化,可有些精细活儿,还真得靠老师傅那双长了眼睛的手。他们打磨出来的零件,装上去严丝合缝,几乎听不见摩擦声。
现在年轻人也愿意来学手艺了。前些天看见个二十出头的小伙,跟着师傅学铣床操作,一站就是大半天。"在这儿学真本事,"他腼腆地笑,"比在写字楼里折腾笔笔罢强。"
夜幕降下来的时候,工业区的灯光连成一片。货车还在进进出出,明天又是新的一天。老张说得对,在这大冶做大活的地方,每个人都揣着把好手艺,就像藏在工具箱里的宝贝凿子,随时准备着凿出点像样的名堂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