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州火车站小巷子,高州火车站周边小街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2:17:50 来源:原创内容

每次走出高州火车站,我都会习惯性地往右手边那条巷子望一眼。说真的,这条巷子要是没人指给你看,还真容易错过——它就这么安安静静地待在出站口往南五十米的地方,夹在两栋有些年头的楼房中间,巷口挂着个褪了色的“便民服务点”铁牌。

巷子不宽,大概并排走叁个人就有点挤了。地面是那种老式的水泥地,有些地方裂了缝,长出些青苔。可就是这么条不起眼的小巷,走进去才发现别有洞天。巷子两边紧挨着各种小铺子,卖早点的阿婆五点钟就开张了,蒸笼冒出的热气带着米香,能把半条巷子都熏得暖烘烘的。

巷子里的烟火气

我最喜欢在傍晚时候来这儿转转。那时候下班的人多了,巷子里也热闹起来。修鞋的老陈还在他那不到叁平米的小店里忙活,见了熟人就会抬起头笑笑:“等等啊,这把活儿赶完。”隔壁水果摊的喇叭反复喊着“荔枝便宜啦”,虽然声音有点刺耳,但听久了竟觉得亲切。

再往里走,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理发店,老师傅还是用着那种老式推子。墙上贴的发型画报都泛黄了,可来找他理发的人从来没断过。老师说,他在这条巷子见证了多少人的变化啊——从前抱着来理发的小孩,现在都带着自己的孩子来了。

巷子中段有棵大榕树,树下总有几个老人在下棋。他们好像永远都在那里,不管晴天雨天。有次我听见他们聊天,说这条巷子比火车站年纪还大呢。以前这儿就是个小村落,后来建了火车站,村子拆迁了,唯独这条巷子留了下来,成了现在的样子。

要说这条巷子最特别的地方,大概是它那种不急不慢的节奏。外面火车站广场上人来人往,大家都行色匆匆,可一走进这条巷子,时间好像就慢了下来。卖糖水的老板娘总是慢悠悠地搅着锅里的绿豆沙,修补衣服的阿姨边踩缝纫机边和客人聊家常,就连巷子里的猫,都是悠闲地躺在窗台上打盹。

新旧交织的风景

不过这两年,巷子也在悄悄变化。多了几家年轻人开的奶茶店,装修风格很时尚,和旁边那些老店铺形成了有趣的对比。有意思的是,这些新开的店也都入乡随俗——奶茶店老板会帮邻居老人收快递,新潮的饰品店门口也摆着阿婆卖的手工糍粑。

我最爱在雨天来这条巷子。雨水顺着老屋的瓦檐滴落,在青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。那时候巷子里的人不多,各家的灯光从门窗里透出来,把湿漉漉的地面照得发亮。站在巷口往里看,就像在看一幅会动的水墨画。

巷子尽头有家小书店,老板是个爱书的人。店里空间不大,书架都快顶到天花板了。老板说,他坚持开在这里,就是因为喜欢这条巷子的氛围。“来来往往的都是实实在在过日子的人,”他一边整理书架一边说,“在这儿开店,心里踏实。”

有时候我会想,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对这条巷子有感情?大概是因为,在如今这个什么都讲究快节奏的时代,还能找到这么一个让人慢下来的地方,实在难得。它不像那些商业街,到处都是连锁店,卖着一样的东西。这里的每家店都有自己的故事,每张面孔都写着生活。

黄昏时分,站在巷子里往外看,能看见火车站大楼的轮廓。夕阳把大楼的玻璃映得金灿灿的,而巷子里已经亮起了温暖的灯光。这一刻,现代与传统,匆忙与从容,就这么和谐地共存在同一个空间里。

这条巷子就像高州火车站的一个秘密角落,不张扬,却不可或缺。它用自己的方式,记录着这座小城的变迁,也温暖着每一个路过这里的人。可能这就是为什么,每次我要离开高州的时候,都会特意来这条巷子走一走——带上一份刚出炉的点心,或者就是单纯地走一走,然后带着这份踏实,继续前行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