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屯喝茶上课群,北屯品茶学习交流圈
最近有朋友问我,知不知道北屯有个挺特别的小圈子,叫“北屯喝茶上课群”。说实话,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时我也愣了一下。喝茶就喝茶,上课就上课,这俩怎么能扯到一块儿呢?
后来机缘巧合,通过一位喜欢茶道的同事引荐,我总算摸到了这个群体的边儿。它在本地茶友圈里还有个更通俗的叫法——“北屯品茶学习交流圈”。怀着几分好奇,我参加了他们的一次周末活动。
茶香里的另一种课堂
活动地点不在正经教室,而是在北屯老街一家改造过的老房子里。推开门,没有想象中的严肃氛围,倒是茶香先迎了上来。十来个人围坐,从二十出头的大学生到头发花白的大爷都有,面前摆着各式茶具。
那天的主讲人是位四十来岁的大姐,大家都叫她陈姐。她没站在讲台上,就坐在我们中间,一边烫洗茶杯一边说:“今天咱们不说大道理,就聊聊怎么把茶泡得好喝。”她拿起盖碗,“水要响边儿时就冲,手腕要这样转叁圈...”动作不紧不慢,话音落地,茶也正好出汤。
我旁边坐着个年轻女孩,是附近医院的小护士。她说每周来这儿坐两小时,比做瑜伽还放松。“在这儿不用想着病历和夜班,就专注手里的这杯茶,慢慢也懂了点门道。”她指了指自己带来的小本子,上面记满了泡茶的水温和时间。
穿着工装裤的小伙子插话,说他是修电脑的,来了叁次,已经把家里的速溶茶都换成了散装茶叶。“以前觉得喝茶是老人家的事,现在发现,等待水开、闻香、品味的这个过程,能让我从整天对着代码的状态里抽离出来。”
不止于茶的学习交流
这个北屯喝茶上课群有意思的地方在于,它真不只是在教泡茶技巧。那次活动后半段,话题不知不觉转到了北屯本地的一种老茶树。陈姐说这种树现在越来越少,她小时候还跟着姥姥去采过。
这话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。一位退休老师回忆起上世纪八十年代,北屯茶厂兴盛时的景象;带着孩子的妈妈说起老家后院那棵没人管的老茶树;还有个看起来挺潮的年轻人,立刻掏出手机查资料,想确认这种茶树的学名。
我突然意识到,这哪里只是在品茶?分明是通过一杯茶,连起了不同年代人的记忆,串起了对于北屯这片土地的故事。这种学习,比书本上的知识来得更鲜活,也更有人情味。
临走时,组织者往每个人手里塞了一小包茶叶,说是下次活动大家可以对比着品。“咱们这个北屯品茶学习交流圈,没那么多规矩,就是找个由头,让大家常聚聚。”他笑着说,“茶嘛,总要和人一起喝才有味道。”
回家的路上,我端着他们送的那个简易茶杯,里面还留着淡淡的茶香。想起陈姐不经意间说的那句话:喝茶上课,上的不是茶艺课,是生活课。在这个人人都喊忙的时代,能有个地方让人安心坐下,专注地喝杯茶,聊聊天,学点东西,确实是件难得的事。
如今我也成了那里的常客。上周还带去了一位刚搬来北屯的朋友,她正愁没地方认识新邻居。你看,这个以茶为媒的圈子,就像投入水中的茶叶,一圈圈荡开,连接起越来越多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