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图什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邻近区域的类似称呼

发布时间:2025-11-07 15:51:31 来源:原创内容

阿图什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

来阿图什这边上学也快一年了,有些事吧,你不在当地生活,光靠地图和官方介绍是弄不明白的。比如,我们学生之间提起学校周边那片地方,很少说它的正式街名,大家更习惯用一个有点特别的称呼——“炮楼”。第一次听室友说“去炮楼那边吃个饭”,我心里还咯噔一下,脑子里瞬间闪过战争片里的场景,心想这地方起名都这么硬核的吗?

后来混熟了才搞清楚,原来是因为那边有几栋老式的筒子楼,楼层比较高,外形方方正正的,窗户排列得又密又整齐,远远望过去,确实有点像老照片里的防御工事。也不知道是哪位学长最先发明的这个叫法,反正就这么一届一届传了下来,成了我们学生圈子里的“行话”。这个名字虽然听起来不那么雅致,但却非常形象,一说“炮楼”,大家就知道指的是哪一片,反而比说具体路名更方便。

有意思的是,这种用特征来命名一个区域的做法,在这里好像挺普遍的。就在我们学校后门出去,往东走大概一公里,有一片新建的商业区,楼都比较矮,外墙刷得五颜六色的,里面全是各种小店。那块地方,我们私下里叫它“方盒子”。你看看,这取名思路是不是一脉相承?“炮楼”是因为楼高耸像堡垒,“方盒子”就是因为那些建筑矮墩墩、造型规整,像一个个彩色的盒子堆在一起。

我有时候琢磨,这种民间自发的命名,其实挺能反映我们学生的生活视角的。我们不关心这里官方规划叫什么名字,也不在意它有什么历史渊源。我们只关心它看起来像什么,以及它对我们有什么用。“炮楼”那片,楼下全是接地气的小餐馆、奶茶店和打印店,是解决日常需求的地方;而“方盒子”呢,则更多是咖啡馆、小酒吧和桌游室,是周末放松的去处。两个地方的氛围截然不同,但通过这两个外号,一下子就区分开了。

当然,这些名字也只在我们的圈子里流通。你要是打个车,跟司机师傅说去“炮楼”,他八成会一脸茫然。你得说出具体的街道或者标志性店铺,他才能明白。这种“内部梗”的存在,某种程度上也成了我们学生身份认同的一部分。能在聊天中自然地说出“炮楼”和“方盒子”的人,那基本可以断定是自己人。

这些称呼的生命力能有多久,谁也说不准。也许等我们这届学生毕业了,新来的学弟学妹们又发明了新的叫法。或者,等“炮楼”那片老楼拆了,建起了新的高层住宅,这个称呼自然也就成了老一代校友口中的记忆。地名这东西,说到底,是活在用它的人的口中的。它记录的不是地图上的一个点,而是一群人在一个特定时期的生活印记。就像“炮楼”,它或许登不了大雅之堂,但它确确实实地,标注了我们这几年青春里,对于吃饭、聚会和无数琐碎日常的坐标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