克拉玛依90分钟品茶工作室,克拉玛依茶韵90分钟休闲空间
推开那扇挂着风铃的玻璃门,茶香就顺着门缝溜了出来。工作日的下午叁点,阳光正好斜斜地打在原木茶桌上,把茶海里那道金线照得发亮。穿棉麻衫的茶艺师小杨正往紫砂壶里注水,水声哗啦啦的,像极了小时候外婆家后院的山泉。
时间的另一种算法
隔壁桌的王老师是这里的常客。他在中学教了叁十年语文,退休后总爱揣着保温杯来这儿消磨午后。有回他眯着眼睛说:"在学校那会儿,90分钟得批完两个班的作文,连茶水凉了都顾不上喝。现在同样是90分钟,却能看着茶叶从紧卷到舒展,像在看一场慢电影。"他端起建盏抿了口老白茶,眼角笑出深深的纹路。
这话让我想起上周碰见的程序员小李。他带着笔记本窝在角落卡座,键盘敲得噼里啪啦。等茶凉透的间隙,他突然盯着玻璃壶里起伏的普洱茶叶发呆。"你说奇怪不,"他转着手机,"平时觉得90分钟连个需求会都开不完,在这儿居然够我写完模块代码,还顺带想通了两个产耻驳。"
茶香里的克拉玛依往事
小杨给我们续水时,说起她爷爷的故事。上世纪六十年代,老爷子从江南来克拉玛依支援建设,行囊里除了棉袄就是两包龙井。在戈壁滩的板房里,他们用搪瓷缸泡茶,茶叶总是沾着细沙。"现在多好啊,"她指着墙上那幅油画,"画里是我们去年去黑油山采风时见的胡杨树,回来就想着要把这种坚韧劲儿融进茶里。"
确实,在这个克拉玛依90分钟品茶工作室里,总能找到些有意思的搭配。比如用本地薰衣草配凤凰单丛,或是把玛河玉原石当茶宠。上次来的广东客商特别惊喜,说在陈皮普洱里喝出了大漠的辽阔感。
靠窗那桌突然传来轻轻的碰杯声。是对年轻情侣在用盖碗喝茉莉龙珠,男孩正学着用叁指法端碗,女孩捂着嘴笑。他们面前那碟巴哈利点心,还是隔壁维吾尔大叔早上刚烤好的。
暮色渐浓时,王老师开始摆弄他的陶笛。一曲《茉莉花》悠悠飘过博古架,惊动了鱼缸里那尾红鲤。吧台后的木格子里,安吉白茶与滇红紧挨着,像极了这座城市的气质——既有江南的温柔,又有边疆的豪迈。
窗外飘起细雨,茶客们都不急着走。小杨往铜壶里添了新水,火苗蹿起来的那刻,整间屋子又浸入新的茶香里。或许这就是克拉玛依茶韵90分钟休闲空间最动人的地方,它让每个走进来的人,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刻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