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暨喝茶新茶嫩茶,品茗尝鲜嫩芽香茗
说起诸暨喝茶,那可真是春天里顶惬意的事儿。新茶的清香顺着杯口袅袅升起,呷一口,整个人都舒坦了。这不,前些天朋友神神秘秘地约我去茶庄,说是今年头批嫩茶到了,非得让我尝尝鲜。
茶庄藏在城西的老街里,推门进去,满屋都是炒青的香气。老板正守着竹匾挑茶,看见我们就笑:“你们来得巧,今早刚到的乌牛早,芽头还带着露水呢。”他捏起几根嫩芽给我们看,那翠生生的模样,确实招人喜欢。
品茶如品春
等水开的工夫,老板跟我们唠起这新茶的讲究。“别看都是嫩茶,里头门道可多了。咱们诸暨这地方,山好水好,出的茶叶格外鲜灵。”他边说边烫杯,手法娴熟得很,“头泡要快进快出,主要是闻香。你们细品品,是不是有股兰花香?”
我端起白瓷杯仔细闻,还真有!那股子清香钻进鼻子,整个人都清爽了。第二泡茶汤颜色特别好看,像初春的柳芽儿。小口一抿,舌尖先尝到甜,接着喉头泛起清凉,回甘久久不散。朋友眯着眼直点头:“这味儿,比去年还好!”
旁边桌的大叔接话:“我年年都来这儿买新茶,就图这个鲜劲儿。回家拿玻璃杯泡着,看茶叶一根根立起来,那才叫享受。”他说得兴起,直接让老板包了两斤,说要寄给外地的儿子。
其实喝茶这事儿吧,说简单也简单,说讲究也讲究。同样的茶叶,用山泉水泡和自来水泡,味道能差出一大截。温度更是关键,八十多度的水冲下去,茶叶在水里慢慢舒展,像跳舞似的。
茶香里的慢时光
现在生活节奏快,能静下心来喝杯茶的时间反倒成了奢侈。那天我们在茶庄坐了整个下午,看着阳光从窗棂这头移到那头,手里的茶从浓喝到淡,聊的都是家长里短的闲话。老板时不时过来续水,偶尔插几句茶叶的趣事。
他说有对老夫妻,每年清明前后必定来喝茶,就坐在靠窗那个位置。老爷子总说:“喝春茶要赶早,晚一天就少一分鲜。”去年老爷子腿脚不方便,老太太还是独自来了,说要带些新茶回去给他尝。这种几十年的习惯,早已成了生活的一部分。
店里最受欢迎的还是本地的石笕茶,外形秀气,味道清醇,特别适合老茶客的口味。新来的客人往往会被推荐尝试不同品种,从清香型到浓香型,慢慢找到自己喜欢的。
天色渐晚,我们临走时也带了些新茶。老板仔细交代:“回去放冰箱冷藏,喝的时候别用保温杯,糟蹋了好茶叶。”那认真的模样,倒像是嘱咐我们照顾什么宝贝似的。
回家的路上,嘴里还留着茶香。朋友忽然说:“下次咱们带上象棋,边下棋边喝茶,那才够味儿。”我笑着应了。是啊,好茶要配闲情,这大概就是诸暨人喝茶的乐趣所在。春茶年年有,但能和知己共享的时光,才是最值得珍惜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