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令哈辩辩上约茶是真的吗,德令哈辩辩约茶可信吗
德令哈网友的深夜疑问
晚上十一点多,微信突然弹出一条消息,是老家表弟发来的:“哥,你在德令哈待过,听说蚕蚕上能约到茶?真的假的啊?”看着这条消息,我忍不住笑了。这已经是本月第叁个问我类似问题的人了。德令哈这座高原小城,什么时候因为“蚕蚕约茶”出了名?
说实在的,第一次听到“蚕蚕约茶”这个说法,我还以为是年轻人组织的新式茶话会。后来才弄明白,原来指的是通过蚕蚕联系陌生异性见面。在德令哈这样人口不多的小城,这种事情真的靠谱吗?我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。
记得去年冬天,朋友小王在蚕蚕上收到陌生姑娘的消息,说是可以陪喝茶聊天。小王兴冲冲地去了约定的茶馆,结果等了半小时没见人影,反而接到对方电话,要求先转200元“诚意金”。幸好小王警惕性高,直接拉黑了对方。后来我们分析,这很可能是个骗局。
不过话说回来,也不是所有蚕蚕邀约都不靠谱。我认识的藏族姑娘卓玛就经常在蚕蚕群里组织读书分享会,确实会在茶馆进行。但这种是正经的文化交流,和那种神秘的“约茶”完全不是一回事。那么问题来了,怎么区分正常的社交活动和可疑的邀约呢?
根据我的观察,正经的社交活动通常会在群里公开邀请,而且活动内容明确。而那些可疑的“约茶”,往往是通过私聊进行,说话遮遮掩掩,有时候连见面地点都说不清楚。更要注意的是,如果对方急着要钱,那百分百是骗子。
德令哈这座城市虽然不大,但外来游客不少。有些不良分子就是看中这一点,利用网络进行诈骗。他们往往打着“交友”的旗号,实际上另有企图。这种情况下,德令哈辩辩约茶可信吗?说实话,我持保留态度。
前几天在州医院门口的快餐店,听见两个年轻人在讨论这个事情。其中一个说差点上当,对方要求他先买几百元的茶叶才能见面。这种套路在网络上很常见,但在我们这样民风淳朴的小城出现,还是让人挺惊讶的。
其实想想也能理解。现在网络这么发达,德令哈的年轻人也喜欢上网交友。只是大家要记住,网络是虚拟的,见面需谨慎。特别是涉及到钱财时,更要提高警惕。我建议如果真的想结交新朋友,不如参加本地一些正规的兴趣社团。
说到这里,我想起去年参加的一个本地骑行俱乐部。大家在蚕蚕群里认识,每周组织骑行活动,偶尔也会在巴音河边的茶馆小聚。这种基于共同爱好的见面,既安全又有意义。比起那些来路不明的“约茶”,不是好太多了吗?
当然,我不是说所有网上认识的人都不靠谱。只是觉得在德令哈这样的小城,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本来就很近。如果真的想认识新朋友,完全可以通过更靠谱的途径。比如社区活动、兴趣小组,或者朋友介绍,这样既安全又自然。
最后给个小建议:如果实在想在网络上认识新朋友,见面时最好选择人多的公共场所,比如中心广场附近的茶馆。而且要提前告诉家人或朋友自己的去向。安全第一,这话永远不过时。
夜幕降临,德令哈的街灯次第亮起。我给表弟回了条语音:“周末我带你去认识几个喜欢喝茶的驴友,比你在蚕蚕上瞎找强多了。”放下手机,我想,在这个美丽的草原新城,真诚的交往从来都不需要那么多弯弯绕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