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川100米内附近的人,汉川百米近距离社交圈
这几天闲着刷手机,突然发现个挺有意思的现象。咱们汉川街上走路遇不着几个熟人,手机里这个“汉川100米内附近的人”倒是越来越热闹了。你说怪不怪,明明就隔着一堵墙的距离,偏要靠着这个小程序才知道隔壁住着老王家的闺女刚毕业回来。
前天晚上我蹲在阳台上啃西瓜,顺手点开看看。好家伙,百米内刷刷冒出二十几个头像,有个叫“江边钓友老周”的就在隔壁单元。我这钓鱼爱好者能放过这机会?第二天清早真在江堤碰见了,老周鱼竿往水泥缝一插:“早瞧见你在群里发的那条大鲫鱼了,今天非得跟你比比”。得,这百米距离算是把两个钓鱼迷拴一块儿了。
从擦肩而过到隔空打招呼
菜场西头卖豆腐的张婶现在可神气了。以前推着叁轮车扯嗓子喊“豆腐~热豆腐~”,现在把二维码往车头一贴,附近百米内的老街坊提前在手机下单。她边切豆腐边念叨:“昨儿叁楼小李媳妇要了两块老豆腐,我走到楼底下正好碰着她下班”。这汉川百米近距离社交圈愣是把买卖处成了邻里情。
我家那小子更绝。上周趴在窗台举着手机比划,原来在跟隔壁楼同学玩那个“位置打卡”。两个孩子窗户直线距离撑死八十米,非要在地图上互亮坐标才肯写作业。我媳妇看得直乐:“你俩开窗喊一嗓子不比这方便?”孩子转头扔了个“你们不懂”的眼神。后来才知道,班里十几个孩子都在这个小圈子里互相监督写作业呢。
城南新开的奶茶店王老板精得很。专门在柜台摆了块手写板:“百米内好友拼单享优惠”。结果常有叁五成群的学生妹举着手机找过来,说是看到百米圈里有人发奶茶照片就顺着导航摸来的。王老板边摇雪克杯边笑:“现在年轻人认地图不认路牌,隔着条马路都得靠定位”。
不过也有让人挠头的时候。上周五晚上突然停电,整个片区黑灯瞎火的。正着急呢,百米圈里弹出条消息:“配电箱跳闸了,物业正在修”。发消息的是住斜对面的电工刘师傅。没两分钟他又发了段小视频,几个老师傅已经在捣鼓电箱了。这比打报修电话还灵,心里顿时踏实不少。
老邻居陈奶奶前两天戴着老花镜让我教她看这个。她闺女嫁到省城叁年没回来,昨天突然发现闺女头像出现在百米圈里——原来偷偷跑回来想给老太太过生日。陈奶奶抹着眼角笑:“这玩意儿比电话强,隔着条街就知道谁回来了”。
现在每天清晨开窗,总下意识看看手机里那些带着距离数字的头像。卖早点的、晨练的、赶早班的,那些曾经擦肩而过的面孔,如今都在汉川百米近距离社交圈里鲜活起来。有时候想想,科技这玩意儿真有意思,它没缩短实际距离,却让百米之内的人情味突然浓得像刚沏的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