阜新500一晚同城约茶,阜新同城约茶500一次
最近在本地论坛闲逛,总能看到类似“阜新500一晚同城约茶”这样的帖子刷屏。说真的,第一次看到这个价位时我还愣了愣神。阜新这地方的消费水平大家心里都有数,五百块够在不错的中餐馆摆一桌了,现在却变成喝茶的门槛,这茶里泡的到底是什么味儿?
有个跑货运的老熟人悄悄告诉我,他上个月好奇试了次“阜新同城约茶500一次”。在连锁酒店房间里,确实有人提着茶具上门,但两壶普通的金骏眉过后,对方就开始暗示要不要“加钟推拿”。老哥摆摆手说算了,临走时对方还嘟囔“现在人都这么正经了吗”,把他给气笑了。
这价格到底怎么来的
我特意找做酒店管理的朋友打听过。在阜新这类城市,精品茶馆人均消费通常在八十到一百五之间。就算包间费加上等茶叶,撑破天叁百块。那多出来的两百块,分明是给某些“特殊服务”预留的空间。这些帖子总是把“同城”“直约”说得特别重,茶艺师资料都带着暗示,明眼人一看就懂其中的门道。
更让人纳闷的是,这类服务在本地似乎形成了固定行情。不管是茶庄直营还是个人接单,开价都在五百左右浮动。有尝试过的人透露,确实会遇到正经茶艺师,但更多时候对方会不断试探你的底线。这种暧昧的营销方式,既规避了法律风险,又精准筛选了客户群体。
现在年轻人聚会都喜欢找个安静地方喝茶聊天,结果这些场所被搞得乌烟瘴气。上周我路过家新开的茶室,装修挺雅致,门口却明晃晃挂着“会员制预约”的牌子。邻居大妈悄悄拉我说,里头经常有陌生男女进进出出,待不了两小时就走。好好的茶文化被折腾成这样,实在让人心疼。
其实正经喝茶的人都知道,真正的好茶在乎的是水质、温度和心境。那些挂着羊头卖狗肉的,往往连茶叶都分不清等级。有次我故意点了壶他们推荐的“特级普洱”,结果入口涩得舌头打结,明显是劣质拼配茶。就这样的品质还敢收五百,简直是把客人当冤大头。
说起来,这种乱象背后还是供需关系在作祟。有些外地来的商人,觉得小城市监管松,就想搞擦边球生意。而本地部分闲散人员也趁机捞外快,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。可是长久下去,损坏的是整个城市的形象。现在提起“阜新500一晚同城约茶”,好多人都露出会心一笑,这笑容里藏着多少无奈。
记得老家武夷山的茶农说过,制茶就像做人,火候差了味道就变了。现在的“同城约茶”何尝不是如此?原本应该清雅的茶事,被掺进太多杂质,最终泡出的只会是杯苦酒。或许等到大家都清醒过来,这杯茶才能回归它本该有的滋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