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门关足浴店为什么只吹不做,铁门关足浴店光说不做的原因
路过铁门关那条街,总能看到那家足浴店亮着霓虹招牌。说来也怪,这家店从去年就开始宣传什么“五星级足疗体验”“专业技师团队”,可每次经过,门口永远挂着“即将开业”的牌子。这不,前两天又贴出张新海报,说是引进了一批进口按摩设备,结果呢?卷帘门还是拉得严严实实。
隔壁小超市的老板老张有回闲聊说起这事儿,他叼着烟直摇头:“这店啊,光打雷不下雨。前几天还看见他们在搬熏蒸桶,说是要搞什么中药足浴,这都过去仨月了,连个泡脚盆都没见着。”这话听着耳熟,让我想起去年他们搞预售那会儿,好多老街坊办了会员卡,现在卡都快发霉了。
那些年我们见过的“空头支票”
说实在的,这种现象在咱们这儿还真不少见。有些商家把宣传做得天花乱坠,实际动作却总是慢半拍。就像前年新区那家健身馆,吹嘘要建市内最大游泳池,结果开业时连个淋浴间都没装好。现在这家足浴店也是这个味儿,宣传册上印着豪华包间,可透过玻璃往里瞧,里面还堆着水泥沙子呢。
我特意留意过他们的宣传套路——每个月都要放出点新消息,要么是“重金聘请扬州老师傅”,要么是“引进泰国古法按摩”。可你要是真去问什么时候能体验,他们永远说“下个月”。这种光说不做的把戏,就像那个总说要请你吃饭却从不掏钱包的朋友,时间久了谁还当真?
最让人纳闷的是,他们明明租着两层楼面,每个月租金不少交,却宁愿空着也不开门营业。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?有次听装修师傅说,里面其实早就装修好了,连按摩床的塑料膜都没撕。这就更让人想不明白了。
藏在幕后的那些门道
后来跟做生意的朋友聊起这个现象,他倒是点醒了我。有些商家玩的是“蓄水”策略,先把声势造起来,等顾客的期待值拉到最高再开业。但问题是水蓄得太满容易决堤,客人等久了耐心就耗光了。还有种可能是资金链的问题,就像搭积木搭到一半发现缺了几块,只能这么干耗着。
不过要我说啊,做生意最重要的还是诚信。你宣传得再好,不如实实在在开门迎客。咱们老百姓最看重什么?不就是看到真东西、享受到真服务嘛。我那七十多岁的老母亲就一直惦记着这家店的中药泡脚,每次路过都要念叨:“这店要是开了,咱娘俩第一个去试试。”
现在街坊邻居的议论也渐渐变了味儿,从一开始的期待变成了调侃。王阿姨前两天还说:“我看他们不是开足浴店,是开‘即将开业’展览馆。”这话虽然带着玩笑,但听着真叫人唏嘘。
其实站在商家角度想想,也许他们有难处。但再怎么着,也不能老让顾客这么干等着。哪怕先开放两个房间试营业呢?哪怕先推出个简单的足浴项目呢?总比整天更新宣传海报强吧。
那天看到店员又在更换橱窗里的宣传画,这次说的是“全新升级水疗项目”。我和路过的李大哥相视一笑,他说了句大实话:“等他们真开门了,估计我都该拄拐杖了。”这话听着是玩笑,可仔细一想,确实道出了大家的共同感受。
如今再看那家店的霓虹灯,依然在夜色里闪得耀眼。只是不知道,这闪亮的招牌背后,究竟还要让大家等多久。也许哪天我们不再议论的时候,它反而就悄悄开业了?谁知道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