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坛做大活的地方,金坛好活聚集地
金坛做大活的地方
前阵子听邻居老张说,他表弟在金坛接了个厂房装修的活儿,带着七八个师傅忙活了两个月。完工那天东家特别满意,当场就把尾款结清了,还多包了个红包。老张说着说着眼睛都笑弯了:"现在金坛搞装修的师傅可吃香了,谁家厂房要改造,商铺要装修,都抢着找本地老师傅。"
这话倒是提醒了我。这两年开车在金坛转悠,确实常看到新建的产业园,还有不少老厂房在翻新。有次在城南等红灯,看见路边的工棚里走出几个满身粉尘的师傅,他们边摘安全帽边商量晚上去哪家面馆。那种熟练的配合劲儿,一看就是常年搭档的施工队。
要说金坛做大活的地方,还真得数这些老师傅扎堆的区域。他们不一定在临街店面,反而常在巷子深处租个带院子的民房,门口停着两叁辆装工具的五菱面包车。院里堆着切割机、脚手架,墙角立着各种尺寸的板材。早上六点多就开始发动车辆,叮叮当当地装货,七点前准能出发去工地。
认识个做了二十多年水电的周师傅,他那个工作间里,各种型号的管件摆得跟药材铺似的。有回我去配个阀门,他顺手从架子上摸出个零件:"这是去年给开发区电子厂改造时剩下的,现在市面上都不好找啦。"他扳手上永远别着卷尺,裤兜里揣着激光水平仪,说起哪个小区的管道布局如数家珍。
现在年轻人也愿意学这行了。上个月在建材市场碰到个二十出头的小伙,正给客户演示新型瓷砖切割机。手法稳当,切口平整,边操作边讲解注意事项。店老板偷偷告诉我,这小伙子带了个施工队,专门承接酒店卫生间翻新,工期比别家短两天,还从不返工。
金坛好活聚集地这个概念,其实不单指某个具体地点。有时候在劳务市场旁边的早餐摊,常能听见包工头们边吃豆浆油条边聊天的声音:"西边科技园叁期要赶在梅雨季节前封顶,缺批钢筋工""开发区那家新药厂洁净车间要安装通风管道,这活儿精细"。
有经验的老师傅反而更挑剔。他们现在接活都要先看图纸,遇到结构复杂的项目,还会约上懂建筑的朋友一起去现场勘测。毕竟在金坛做大活的地方,口碑比什么都重要。做砸一个项目,可能大半年都接不到像样的活儿。
我认识个专做环氧地坪的施工队,每次完工后都要在厂房里住两天。队长说这不是监工,是要观察涂层在不同温度下的凝固情况。有次为了等某个区域完全固化,他们在工地打地铺睡到凌晨叁点。这种负责的态度,让他们的档期排到了明年春天。
现在很多厂家都学聪明了,找施工队不光比价格,更要看他们用的是什么牌子的材料,工具是否专业。有回见到个瓦工团队,每人腰带上别着七八种抹子,不同的砖缝用不同工具。那种专注打磨阴阳角的身影,确实让人放心。
说到底,这些散布在金坛各处的施工团队,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。从商场装修到工厂改造,从水电布线到外墙施工,他们用实在的手艺支撑着城市的生长。下次你在路边看见满身灰浆的师傅们蹲在路边吃盒饭,或许他们刚完成某个让你眼前一亮的新店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