庄河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,庄河火车站后巷名称
那天路过庄河火车站,一位外地来的朋友一下车就问我:"哎,你说这庄河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啊?我看着巷口挺热闹的。"
这话倒把我问住了。虽说在庄河住了这些年,火车站前广场不知道走过多少回,可后头那条巷子,我还真说不上来具体叫什么名儿。就像咱们天天路过的地方,反而最容易被忽略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带着这个疑问,我特意绕到车站后面转了转。这条巷子不宽,两边是些老房子,墙皮有些斑驳,倒是挺有味道。早上七八点钟,巷口卖豆腐脑的老板娘正忙活着,热气腾腾的;旁边修自行车的大爷一边拧着螺丝,一边和路过的人打招呼。这么个普普通通的地方,却让人莫名觉得亲切。
我站在巷口犹豫了一会儿,最后还是走进旁边的小卖部买了瓶水,顺便问老板:"师傅,咱这巷子有名字没?"老板正在理货,头也不抬地说:"就叫车站后巷呗,大家都这么叫。"
原来这么简单。我忍不住笑了,这么个日常的叫法,倒是挺符合这条巷子的气质——不张扬,但实实在在。
这条车站后巷虽然不起眼,可要是仔细看,能发现不少有意思的事。巷子深处有家开了二十年的理发店,老师傅手艺特别好,老主顾都认他。再往里走,还能看见几家特色小吃,都是本地人才知道的地道口味。
说来也怪,火车站前面是新建的大楼、宽敞的马路,看着光鲜亮丽;转到后面来,反倒是这些老店铺、老房子更有生活的温度。每次走到这儿,都能闻到不同季节的味道——夏天是西瓜的甜香,秋天是糖炒栗子的焦香,冬天则是烤地瓜的暖香。
其实想想,每个城市大概都有这么些地方吧。它们没什么响亮的名头,地图上可能都找不到,可对住在附近的人来说,这些地方就是生活本身。就像这条庄河火车站后巷名称,虽然简单,却承载着很多人的日常记忆。
那天我在巷子里转悠的时候,还碰到个有意思的事。一位老大爷坐在自家门口晒太阳,看我东张西望的,就笑着问:"找什么呢?"我说就是随便看看。大爷点点头:"这条巷子啊,我住了六十多年了。以前火车站还没这么大,这后面就是一片平房。"
听他这么一说,我忽然觉得,这条看似普通的巷子,其实见证了不少时光的流转。从前的平房慢慢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,可那份邻里之间的热乎劲儿,好像一直没变。
后来又来了几个外地游客,也在打听这条巷子的事。看来不止我一个人对这里感兴趣。他们说是听人说这儿有家特别地道的海鲜面,专门找过来的。我给他们指了路,心里莫名有点小自豪——好像自己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宝藏似的。
其实要说这条巷子有什么特别惊艳的风景,那倒也没有。但它就是有种说不清的吸引力,让人愿意在这儿多待会儿,多看看。可能这就是老城区的魅力吧,不急着追赶什么,自有它的节奏和味道。
临走时我又回头看了眼这条巷子,夕阳斜斜地照在斑驳的墙面上,把整条巷子都染成了金黄色。几个孩子追逐着跑过,惊起了路边打盹的猫。这样平常却又温暖的画面,大概就是这条巷子最真实的样子。
所以啊,要是以后再有人问起庄河火车站后面小巷子叫什么,我大概会这么告诉他:它有个再普通不过的名字,却装着最真实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