穆林宾馆住宿后服务该如何称呼,类似的服务命名方式
最近在帮朋友打理一家小宾馆,遇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。那天下午,我们刚送走一批长住客人,前台小姑娘忽然问我:“老板,咱们给客人退房后提供的这些服务,到底该怎么称呼比较合适呢?”这一问还真把我给问住了。
说起来,宾馆在客人退房后提供的服务确实不少。比如有的客人落下东西,我们需要联系快递寄回;偶尔会接到客人电话咨询发票问题;还有些客人会回来询问能不能帮忙叫车。这些零零散散的服务,好像一直都没个统一的叫法。
给服务找个合适的名字
我琢磨着,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好好想想。要是随便叫成“售后服务”吧,总觉得怪怪的,客人又不是买了件商品。叫“后续服务”呢,听起来又太官方,冷冰冰的缺少温度。这让我想起了去年住过的一家民宿,他们在退房时递上一张小卡片,上面写着“离店关怀”,这个说法倒是让人心里一暖。
其实想想,这些服务的本质都是在客人离开后,我们还愿意继续提供帮助。这不仅是责任,更是情感的延续。有时候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,反而最能让客人记住。上个月就有位王先生,特意发微信感谢我们帮他找到了遗落的充电器,说以后来这边出差还住我们这儿。
取名这件事,看似简单,实际上挺考验人的。太正式了显得生分,太随意了又显得不专业。我翻看了不少酒店的管理手册,发现每家店的叫法都不一样。有的叫“宾客关系维护”,有的叫“离店支持”,还有的更直接,就叫“宾至如归延续服务”。
从客人角度想问题
那天和几位老客人聊天,说起这个话题,他们倒是给了不少启发。李女士说,她更在意的是服务的便捷性,名字反而不是最重要的。只要能快速找到人解决问题,叫什么都可以。而经常出差的张经理则认为,一个好的服务名称应该让人一眼就能明白是做什么的。
说到这个服务命名方式,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让客人感受到,即使他们已经离开宾馆,我们依然在意他们的体验。就像朋友之间,不会因为见面少了就疏于关心。这种服务命名的思考,其实也是在反思我们到底想给客人传递什么样的价值。
现在很多宾馆都在谈差异化竞争,我觉得这个服务名称的选择就是很好的切入点。它不仅能体现宾馆的文化特色,还能传递经营理念。比如强调温馨感的民宿,可能更适合“旅途管家”这样的称呼;而商务酒店或许更适合“行程助理”这类更专业的说法。
想着想着,我忽然觉得这个问题没那么简单了。这不只是找个好听的名字,而是在定义我们和客人之间关系的延续。就像我们常说的,好的服务不是说在客人入住时做得有多好,而是客人离开后还能感受到多少温暖。
这几天,我们正在内部征集这个服务的名称。前台小姑娘提议叫“温馨连线”,客房大姐觉得“贴心守护”更合适。看来,每个人对这个服务的理解都不太一样。不过这种讨论本身就在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服务的本质。
或许,最好的命名方式就是最朴实的那种——能准确传达服务内容,又带着人情味的称呼。毕竟,服务最终要落实在一个个具体的帮助上,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好听的名字上。重要的是让客人知道,无论何时需要帮助,我们都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