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阳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,学生叁小时通话五百元资费
这几天,咱们简阳人的朋友圈里,有个话题悄悄热了起来——初中生打了一通叁个小时的电话,竟然花了整整五百块钱!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里咯噔一下,不少人心里都在犯嘀咕:现在的小孩,怎么一通电话就能打掉半个月饭钱?
电话那头到底聊了什么?
说实话,我刚听说这事儿的时候,第一反应也是纳闷。叁个小时的通话,搁现在微信视频满天飞的时代,确实挺少见的。你说现在的小孩,不都爱捧着手机刷刷短视频,或者在游戏里开黑聊天吗?怎么还有人愿意抱着手机讲这么久?我寻思着,这电话里头肯定不光是闲聊。
可能是几个要好的同学在讨论期末考试的难题?毕竟现在初中生的学习压力不小,有时候一道数学题能讨论上老半天。也可能是即将毕业的初叁学生在倾诉各自的烦恼——要好的朋友马上要去不同的高中,心里难免舍不得。再或者,是不是在筹划什么班级活动?现在的孩子想法多,要组织个生日派对或者校外活动,在电话里商量上几个小时也正常。
不过话说回来,不管聊的是什么,这通话费用确实让人吓了一跳。五百块钱对咱们大人来说都不是小数目,更别说还是个初中生了。
这笔话费到底怎么算的?
我特意去问了问懂行的朋友,这才弄明白怎么回事。原来啊,现在很多手机套餐都是按照流量收费,但要是通话时间特别长,或者是打了长途甚至国际长途,那费用可就不好说了。特别是有些孩子在用家长的副卡,可能压根没留意到套餐里包含的通话时长早就用完了。
这事儿让我想起去年邻居家孩子的经历。那孩子也是用爸妈的手机打游戏,不小心用了流量,一晚上就扣了两百多的话费。家长收到账单的时候都傻眼了,最后还是跑去营业厅,好说歹说才给减免了一部分。
说到这个简阳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的事儿,我猜八成也是类似的情况。可能孩子压根没意识到通话时间这么长,或者压根不知道已经超出了套餐范围。等到家长收到账单,看到那个数字,估计血压都得升高。
其实咱们现在用的手机套餐五花八门,有时候大人自己都搞不清楚,更别说孩子了。我媳妇前两天还在抱怨,说她的话费这个月又莫名其妙多了几十块,查来查去才发现是某个视频础笔笔自动续费了会员。
这事儿给我们提了个醒
说起来,这个学生叁小时通话五百元资费的事件,倒像是给所有家长提了个醒。现在孩子用手机越来越普遍,但他们对钱的概念可能还没那么清晰。五百块钱在他们眼里,可能就是个数字,远不如我们这些经历过精打细算日子的长辈来得敏感。
我侄子前几天还缠着他妈要买最新款的球鞋,说班上好几个人都穿了。他妈问他知不知道这鞋多少钱,他张口就说“不就几百块嘛”。听听,这口气,好像几百块就跟几块钱似的。后来他妈妈特意带他去超市,让他用同样的钱买了整整两大袋米面粮油,这小子才咂舌说:“原来这么多东西才抵得上一双鞋啊!”
所以说,让孩子早点明白钱的价值真的很重要。就像这次这个简阳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的事儿,虽然看起来是话费的问题,但背后其实是孩子们对金钱概念的缺失。咱们做家长的,是不是该趁着这样的机会,和孩子好好聊聊怎么合理使用手机,怎么管理自己的零花钱?
当然了,我也不是说要一味地责怪孩子。毕竟现在这个时代,手机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。关键是怎么引导孩子正确使用,既不让手机成为“烧钱”的工具,又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。比如说,可以和孩子约定好每个月的话费额度,超出的部分要从零花钱里扣;或者教他们怎么查看手机套餐的剩余量,养成随时关注使用情况的习惯。
其实想想我们小时候,虽然没有手机,但也会因为买零食、买漫画书这些事被爸妈念叨。现在时代变了,孩子们面临的诱惑更多,更需要我们用心去引导。这次这个学生叁小时通话五百元资费的事件,虽然让人心疼那五百块钱,但要是能让大家开始重视对孩子使用手机的引导,说不定反而是件好事。
这事在咱们简阳传开后,我听说好几个家长都在检查自家孩子的手机套餐了。有的干脆去营业厅换了更合适的套餐,有的开始教孩子怎么查看话费余额。你看,这不就是吃一堑长一智嘛。虽然代价是有点大,但能让更多人引起重视,也算是给大家都提了个醒。
不过话说回来,我还是挺好奇那叁个小时电话里到底说了些什么。要是哪天有机会遇见那位同学,真想问问他,是什么样的聊天内容,值得花五百块钱来继续。说不定,那里头藏着现在初中生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