怀化火车站小巷子,附近的胡同街景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1:00:22 来源:原创内容

清晨的第一缕烟火气

凌晨五点半的怀化火车站小巷子,是被豆浆油条的香气唤醒的。我刚下火车,拖着行李钻进了这条窄窄的通道,瞬间就被热乎乎的蒸汽包围了。卖早点的大姐麻利地翻动着平底锅,煎饼在油里滋滋作响。“刚下火车吧?来个饼暖暖胃。”她头也没抬,却准确猜中了我的来路。这条巷子像个老熟人,总能在疲惫时给你最实在的问候。

巷子两边的围墙斑斑驳驳,青苔顺着砖缝往上爬。几个早起的老人提着鸟笼慢悠悠走过,布鞋摩擦石板的声音格外清晰。我注意到墙角有个修鞋摊,老师傅已经就位,正仔细摆弄着他的家伙什。他说在这摆了叁十年摊子,见过半夜赶车的打工仔,也见过迷路的外国游客。“别看这巷子窄,可是通往火车站的近道,多少人从这里匆匆走过啊。”他说话时手上的活计不停,针线在旧皮鞋间穿行,像在缝合时光。

往前再走几步,景象又不同了。居民楼阳台上晾晒的衣服在微风里轻轻摆动,花盆里的月季开得正艳。二楼传来小孩子朗读课文的声音,夹杂着妈妈催促吃早饭的唠叨。这些平常的生活场景,与几步之遥火车站熙熙攘攘的人流形成了奇妙的对比。我突然想,也许每条这样的巷子都是有记忆的,它记得每个匆忙赶车人的脚步,也记得每日在此生活的人们的故事。

正午时分的匆匆过客

到了中午,怀化火车站小巷子完全换了模样。阳光从两侧屋檐间挤进来,把石板路照得发亮。拎着大包小包的旅客穿梭不息,出租车在巷口按着喇叭。小卖部的老板娘靠在冰柜旁,看着来往人群,偶尔和相熟的司机搭句话。“这条路我走了二十年,”一个等客的司机跟我说,“闭着眼睛都能摸清每块石板。”他指了指巷子深处,“那里原来有棵老槐树,夏天大家都在树下乘凉,后来扩建站前广场砍掉了,怪可惜的。”

我顺着巷子继续往前走,发现了个有意思的现象——这条看似普通的通道,其实藏着不少小惊喜。有家不到十平米的旧书店,书架直顶到天花板,老板是个戴老花镜的大爷,正给一本旧书重新包书皮。隔壁是修理钟表的小铺子,满墙挂着的钟表滴答作响,声音轻脆悦耳。最让我惊讶的是巷子中段居然还有个剃头摊子,老师傅用的还是老式推子,一位大爷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,任由推子在头上轻轻划过。

这些看似与火车站毫不相关的小营生,却在这条必经之路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。我想,它们能留存下来,大概是因为总有人需要这些不慌不忙的服务。在急匆匆赶火车的间隙,瞥见这些从容不迫的生活画面,心里会莫名安定几分。

黄昏里的温柔时刻

傍晚时分,我再次踏入怀化火车站小巷子。夕阳把整条巷子染成了暖黄色,下班回家的人多了起来,自行车铃声叮当作响。附近胡同街景开始热闹,炒菜的香味从各家窗户飘出,与火车站那边的喧嚣截然不同。有个大姐端着饭碗站在自家门口,一边吃饭一边和邻居聊天。看见我这个生面孔,她笑着点点头,继续刚才的话题:“我家那小子明天也坐火车去上学了。”

巷子尽头有对老夫妻摆了个小摊,卖的是怀化特色的米豆腐。老太太负责调味,老爷子负责收钱,配合默契。我买了一碗,靠在墙边慢慢吃。老太太说,他们在这摆了十几年摊,儿子在深圳工作,每次回家都要先来这吃一碗才肯回家。“他说别处的味道都不对,”老太太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,“其实啊,是想家了。”

夜幕渐渐降临,巷子里的路灯一盏盏亮起。我该去赶火车了,回头望去,巷子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安静温柔。这条连接着车站与城市的小巷,像是一个过渡地带,把旅人的匆忙和居民的闲适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。那些斑驳的墙壁、熟悉的小店、亲切的多音,构成了火车站旁最真实的生活图景。也许明年再经过时,我还会特意绕到这里,尝尝那碗米豆腐,听听那熟悉的怀化方言。这条巷子不会记得我这个过客,但它会继续收纳更多人的故事,在岁月里慢慢沉淀,成为这座城市独特的记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