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波大学门口暗号变了,校园暗号新风向
这两天路过宁波大学南门,听到几个学生在对接头暗号,我差点笑出声。一个瘦高个男生对着手机小声说:“天王盖地虎”,旁边扎马尾的姑娘立刻接上:“小鸡炖蘑菇”。这都什么跟什么啊,我们那会儿的暗号可正经多了。
记得十年前刚入学那阵,校门口的暗号简单直接。要辨认是不是自己人,就问“今晚哪自习”,答“安中大楼”的准是机械学院的,回“包玉刚图书馆”的多半是外语系的。现在倒好,全变成网络段子了。
暗号进化史
我特意找了个大四学弟打听,这才弄明白。原来从叁年前开始,校园暗语就悄悄变了味。最早是“857”代表晚上八点去第五食堂,后来演变成“柠檬精”指代教师公寓那边老酸人的门卫大爷。这两年更离谱,全是抖音热门梗。
“学姐您不知道,”学弟边刷手机边给我解释,“现在要是有人问‘宫廷玉液酒’,你得接‘一百八一杯’。要是接不上,八成是外校来发传单的。”他说上学期就有个推销英语培训的,在门口被叁波学生用不同暗号试探,最后狼狈离开。
我忽然想起件事:“那正经事怎么办?比如社团招新或者讲座通知?”学弟神秘一笑,掏出手机点开个界面:“现在都用虚拟校园卡扫码,真正的宁波大学门口暗号变了,都藏在二维码里呢。”
这倒让我想起前两天在水果摊听见的对话。有个女生问老板:“今天芒果甜吗?”老板回:“比初恋还甜。”女生立刻说:“那来两个,要微信支付。”后来才知道,“芒果”指的是新来的帅学弟,“微信支付”意思是帮忙要联系方式。现在的孩子,脑子转得真快。
不过说真的,这种校园暗号新风向还挺有意思。它像面镜子,照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。用学弟的话说:“正经话谁不会说?但能接住梗的才是自己人。”这话让我愣了半天,忽然理解为什么辅导员总抱怨搞不懂学生在想什么。
前两天毕业十年的学长返校,在门口被学妹问“你是骋骋还是惭惭”,他当场石化。我们在旁边看得直乐,最后还是我上前解围,用最新暗号确认了身份。学长感慨:“这比我们当年公司门禁系统还复杂。”
其实细想起来,暗号变迁背后是代际更替的必然。就像当年的“886”变成了现在的“晚安玛卡巴卡”,语言永远在流动。重要的是,这些看似无厘头的暗语,确实成了辨认“同类”的密码。
昨天我特意去校门口转了转,听见两个新生在对接《甄嬛传》台词。一个说“朕别尘辞了”,另一个接“臣妾要诲颈蝉蝉”。虽然听得一头雾水,但看他们笑得那么开心,忽然觉得这样也挺好。
或许再过十年,现在的这些梗又会过时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宁波大学门口永远会有新的暗号在流动,就像永远会有年轻人在创造属于他们的沟通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