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泉巷子里的爱情哪里有,鹿泉小巷情缘何处寻
鹿泉巷子里的爱情哪里有?这个问题突然冒出来,是因为昨天在面馆听见两个小姑娘聊天。一个扎马尾的用筷子搅着碗里的面条,嘟囔着:“你说现在谈恋爱怎么这么难?连个像样的小巷子都找不着。”她朋友噗嗤笑了:“咋的,你还想在巷子里撞见真命天子啊?”
这话倒让我想起小时候。那会儿鹿泉巷子可不像现在这么安静,青石板路两旁挨挨挤挤的老房子,晾衣绳从东家拉到西家,飘着带皂角香味的床单。下午四点,家家窗口飘出炒菜声,谁家做红烧肉,整条巷子都能闻着。孩子们在巷子里追跑打闹,大人们端着饭碗站在门口边吃边聊。那时候的爱情,好像就藏在日常的烟火气里。
巷子里的老故事
巷尾住着王奶奶,年轻时从邻村嫁过来。她说当年和老头子第一次见面,就在巷子那棵槐树下。媒人约好时辰,她挎着菜篮子假装路过,他在树下搓着手等她。“连句话都不敢说,就互相看了一眼。”王奶奶眯着眼睛笑,“第二天他托人捎来包桂花糕,说是巷口新开的铺子买的。”这么着,两个人慢慢走在一起。现在老头子走了七年,王奶奶还住巷子里,每天下午搬个小马扎坐在槐树下。她说:“在这坐着,总觉得他等会儿就从巷口拐进来。”
这种细水长流的感情,现在好像真不多了。昨天跟我妈视频,她听说我在想这个,在电话那头笑起来:“你们这代人啊,谈个恋爱跟赶集似的。我们那会儿,巷子头走到巷子尾能走半小时,见着谁都得站住说几句。你爸那会儿,天天‘恰巧’在我下班时在巷口修自行车,修了半个月也没见那车修好。”
这话让我愣了半天。现在的约会太有效率了——餐厅是提前两周订的,电影票手机选好座,连聊天都像在完成流程。可那份偶然的、不期而遇的浪漫,反而稀罕了。鹿泉巷子里的爱情到底哪里有?也许它需要点时间,需要点“不着急”。
今天的巷子深处
上周末我特意回了趟鹿泉巷子。巷口新开了家咖啡馆,几个年轻人抱着笔记本坐在那。往里走,老房子多数翻新了,但巷子还是那么窄,阳光斜斜地照进来,在墙上画出斑驳的光影。巷子中段有对小情侣,女孩在拍墙上的爬墙虎,男孩举着手机拍她。听见女孩小声说:“这条巷子让我想起我奶奶家的样子。”
再往前走,遇见个送快递的小哥,正挨家挨户送货。到了一户人家,门里探出个姑娘,接过包裹时递给他瓶水:“这么热的天,辛苦啦。”小哥憨憨一笑,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:“这个...你上次说想找这本书,我刚好看到。”姑娘眼睛一亮,两个人就站在门口聊起来。我在旁边假装系鞋带,偷听了几句——原来这小哥已经给这片区送了一年快递。
看来鹿泉小巷情缘何处寻这个问题,答案可能比我想的简单。它不在什么特别的地方,就在这些日常的、细碎的瞬间里。可能是一瓶水,一本偶然发现的书,或者是巷子里不期而遇的闲聊。
天快黑时我又经过那棵老槐树,王奶奶已经回屋了。巷子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,窗户里传出新闻联播的声音和饭菜香。那对拍爬墙虎的情侣手牵手往巷口走,送快递的小哥骑着车拐进下一个巷子。我突然觉得,鹿泉巷子里的爱情其实哪儿都有——它就在这些看似平常,却藏着温度的日子里。只是我们有时候走得太快,差点忘了怎么在慢悠悠的巷子里,找到那种属于从前的浪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