潮州附近人上门1百元叁小时,潮州本地人上门百元叁小时
这几天在潮州老街闲逛,总能听见街坊们聊起个新鲜事——现在找人帮忙打扫、搬家或者临时搭把手,居然有“潮州附近人上门1百元叁小时”的服务。刚听说时我还琢磨,这价钱能请到人吗?可隔壁开茶馆的李婶一拍大腿:“哎哟你是不知道,上周我儿子家装修后打扫,就是叫的这个服务!”
那天下午我正好路过李婶儿子家,隔着窗户看见两个系着深蓝色围裙的阿姨,正麻利地擦洗玻璃窗。有个扎马尾的阿姨边拧抹布边笑:“咱们潮州人做事最实在,说叁小时就干满叁小时,绝不偷懒。”阳台上堆着的几十个纸箱,眨眼工夫就整理得棱棱整整。说实话,这效率比我预想的高多了。
本地服务的烟火气
后来我在牌坊城旁边遇到个等活计的王大叔,他摩托车后座放着工具箱,保温杯里还飘着凤凰单丛的茶香。“现在很多人家需要临时帮手,修个水管、装个家具什么的。”他拧紧杯盖笑着说,“我们这些潮州本地人上门百元叁小时,赚的都是辛苦钱,但图个街坊方便。”这时有个老奶奶来问能不能换灯泡,王大叔立马从工具箱掏出新灯泡:“阿婆您前面带路,现在就去。”
我发现这种服务特别有潮州特色。上次在西马路遇到对年轻夫妻搬新家,提前约了两个帮手。结果来人竟是他们早年的邻居,一边搬家具一边聊起小时候的趣事。搬完家那户人家非要加钱,帮忙的邻居死活不肯要,最后女主人塞了一罐自家腌的咸菜才算完。这种带着人情味的交易,在潮州巷弄里格外常见。
现在这种服务范围越来越广。除了常见的保洁、搬运,连陪老人散步、教用智能手机都有人接单。我表妹上个月生孩子坐月子,就是通过这种服务请到位会做潮州月子餐的阿姨。那天我去探望时,正赶上阿姨端着炖盅从厨房出来,砂锅里飘着益母草炖鸡汤的香气。“我们潮州人最懂怎么照顾月子,”阿姨撩起围裙擦手,“这汤里加了金针菜和黑豆,滋阴又下奶。”
当然也有人担心服务质量。我观察过几个长期做这行的,他们其实自有门道。比如修理家电的张师傅,总带着不同尺寸的螺丝配件;做保洁的陈阿姨,清洁剂分装成小瓶随身带。有回我问他们怎么不涨价,张师傅正给人家修电磁炉,头也不抬:“都是街坊邻居,收贵了心里过意不去。”
这种百元叁小时的服务像毛细血管,渗透到潮州人生活的角落。上周路过开元寺,看见个阿公拉着个穿工装的年轻人说多谢,原来是他帮忙修好了老收音机里的潮剧磁带。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,远处传来叁轮车的铃铛声。这样的场景,或许就是这座古城特有的生活节奏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