达州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车站背后的小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2:43:05 来源:原创内容

每次从达州火车站出来,我总习惯性地朝右边望一眼。那里藏着一条小巷,夹在两栋有些年头的楼房中间,窄得刚好能容两个人并肩走过。说实在的,如果不是特意去找,很多人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它的存在。

巷口常年摆着个修鞋摊,老师傅戴着老花镜,手里的锤子敲敲打打,那声音不紧不慢的,倒像是这条巷子的心跳。往里走几步,就能闻到一股复杂的气味——刚出锅的包面香气混着老房子淡淡的潮气,说不上好闻,却让人觉得特别真实。

巷子里的日常

下午四点多,巷子就活络起来了。放学的小孩背着书包跑过,鞋底在青石板上踏出清脆的响声;二楼有人从窗户伸出竹竿晾衣服,水珠偶尔会滴到行人头上,换来一声笑骂;卖凉面的大婶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,和熟客聊着今天的菜价。这些零零碎碎的片段,拼凑出了这条小巷最平常的一天。

我常想,火车站前面是给外人看的,光鲜亮丽,每个人都在赶路。而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才是留给本地人过日子的地方。这里没有匆忙的旅客,没有拉客的司机,时间仿佛走得慢了些。

巷子深处有家开了二十年的理发店,老师傅理发还是老手法,五块钱一位。我去过一次,老师傅一边剪头发一边说,他见证了多少人从黑发剪到白头。“车站建了又拆,拆了又建,就我们这条小巷子,还是老样子。”他说这话时,手里的推子嗡嗡作响,像是在给时光打拍子。

夜晚的灯火

天黑以后,巷子又是另一番光景。各家各户的灯陆续亮起来,昏黄的、白亮的,在夜色里连成一片。巷口那家烧烤摊开始冒烟,炭火的红光映着老板满是汗水的脸。有人搬出小桌凳,就在巷子里喝起夜啤酒,说话声、笑声在狭窄的空间里回荡。

车站背后的小巷到了晚上反而比白天热闹。下夜班的人来这里吃碗热乎的,附近的居民下来遛弯,还有刚下火车、拖着行李箱直接找过来的熟客。他们说,不来这里吃一顿,就像没真正到达州。

我特别喜欢站在巷子中间往两头看——一头是火车站高耸的轮廓,灯火通明;另一头是密密麻麻的老房子,生活气息扑面而来。这条小巷就像是个过渡地带,连接着奔波与安稳,远方与家乡。

有时能遇见刚下火车的年轻人,拖着大大的行李箱挤进巷子,站在某个门前深吸一口气,然后使劲敲门。门开了,传出惊喜的叫声,还有饭菜的香味飘出来。这种时候,整条巷子都像是跟着高兴起来。

当然,这里也不是永远都这么温情。下雨天巷子会积水,冬天晾的衣服干得很慢,老房子的隔音也不好。但这些不如意,似乎都成了生活的一部分,被住在这里的人坦然接受着。

巷子尽头有棵黄桷树,不知道长了多少年,枝叶都快伸到别人家里去了。夏天,树荫能罩住半条巷子,老人们就在底下下棋、打牌。树身上都是岁月的痕迹,就像这条小巷,也像生活在巷子里的人们。

偶尔会有开发商来考察,住在这里的人就会紧张一阵子。不过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,巷子还是那个巷子。也许是因为它实在太不起眼了,也许是因为它恰好卡在了一个尴尬的位置上。这倒让巷子里的生活得以继续,按它自己的节奏,不慌不忙。

其实想想,每个城市大概都有这样的地方——就在繁华的背后,藏着一方天地,那里的人们过着最普通的日子,守着最朴素的生活。达州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就是这样,它可能不够漂亮,不够现代,但它有着自己独特的温度。

下次你要是路过达州火车站,不妨也绕到后面看看。那条小巷子还在那里,修鞋师傅的锤子声还在响,包面的香味还在飘。它就在车站背后,安静地等着每一个懂得慢下来的人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