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州300元左右的巷子,徐州300元左右的小巷
要说在徐州逛巷子,尤其是那种花个叁百来块就能吃得舒坦、玩得自在的小巷,可真有点意思。这价钱说多不多,说少也不少,刚好够你在老城区里溜达着找点接地气的乐子。
我常琢磨,为什么偏偏是“叁百元左右”这个数呢?大概是因为它透着股实在劲儿——既不用心疼钱包,又能尝到些正经好东西。那些藏在街角的老牌铺子,往往就开在这些巷子里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记得有天傍晚,我钻进醒狮小区旁边那条窄巷。刚过五点半,卖油烫鸭的窗口前已经排起队。老板娘麻利地剁着鸭子,油光发亮的鸭皮咔嚓作响,光听声音就知道脆生。二十八块半只,配两个烧饼正好。往前走两步,烙馍卷馓子的摊子支在路口,老大娘手法娴熟,面糊在鏊子上转个圈就成了薄饼,卷上酥脆的馓子,五块钱吃得满口香。
这些巷子里的店家,大多做了十几二十年街坊生意。价格实在,味道也守旧。你说要多精致未必,但那份火候和用料,都是经年累月攒下的功夫。
有时候会碰见些有意思的店主。在户部山附近的一条斜巷里,有家做把子肉的小馆,老板总爱和食客唠嗑:“我这肉啊,从来不过夜,每天就炖那么一锅。”肉炖得透,肥而不腻,配上米饭确实得劲儿。结账时看了眼账单:把子肉十五,素菜六块,米饭管饱——这价格,在商场里怕是连碗面都买不着。
叁百块的妙处
在徐州这些巷子里转悠,叁百块能让你从早逛到晚。早上喝碗饣它汤,配二两煎包;中午来碗板面,浇头要丰盛些;傍晚找个巷子深处的烧烤摊,羊肉串、烤韭菜点上几样,再要瓶啤酒。这么算下来,居然还能剩点零钱带份炸串回家。
其实这些巷子里的消费很有意思——很少有正好叁百的,但七十八十的花着,最后总能凑个大概。就像玩拼图,东一块西一块的,最后拼出个完整的味觉记忆。
有回在富国街附近的小巷里,遇见个卖藕粉的流动摊。老板说他们家在这片摆了叁十年摊,从五毛一碗卖到现在八块。藕粉冲得稠稠的,撒上山楂碎、葡萄干,坐在巷口的小凳上慢慢吃,看着人来人往。这种时候会觉得,生活的滋味,往往就藏在这些不起眼的角落里。
现在这些巷子也在悄悄变化。有的重新铺了地砖,加了路灯;有的墙壁画上了彩绘。但好在,那份市井气息还在,那份亲民的价钱也没变。偶尔会看见穿着时髦的年轻人,和老街坊挤在同一家店里排队,这画面倒也挺和谐。
也许再过些年,这些巷子又会是另一番模样。但至少在眼下,花上叁百块钱,你还是能在这些弯弯绕绕的巷子里,找到徐州最本真的生活节奏。那种感觉,就像翻开一本厚重的老相册,每页都藏着说不完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