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节100元3个小时约,毕节叁小时百元相约
这几天在朋友圈里,总能看到有人在转发“毕节100元3个小时约”这个信息。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这个标题,我心里也咯噔一下,脑子里闪过各种猜测。后来问了当地朋友才弄明白,原来这说的是毕节新推出的乡村旅游体验项目。
花一百块钱,就能在毕节的某个村寨里待上整整叁个小时。这个价格,在城里可能就够喝两杯咖啡,但在这里,却能换来一段完全不同的时光。
推开木门,走进另一个时空
我选择的是一家在半山腰的苗寨。沿着青石板路往上走,路边是层层迭迭的梯田。寨子里的木楼依山而建,黑瓦木墙,看起来有些年头了。接待我的是一位穿着传统服饰的苗族老太太,她不会说普通话,只是笑眯眯地拉着我的手,往我手腕上系了条自己编的红绳。
这叁个小时里,我先是跟着她学绣花。说实话,我一个大男人,平时连扣子都缝不好,拿着绣花针笨手笨脚的。老太太也不着急,就那么一针一线地教我,偶尔我说错了,她就拍拍我的手,意思是“慢慢来”。
坐在她家院子里,能看见远处云雾缭绕的山。时间好像突然慢了下来,慢到能听见风吹过玉米地的声音,能看见阳光在树叶上跳跃的影子。
后来我才知道,这个“毕节叁小时百元相约”项目,是当地为了帮助留守老人增加收入想出来的法子。寨子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了,留下这些老人家。他们不需要施舍,只需要有人来坐坐,听听他们的故事。
第二个小时,老太太开始准备晚饭。灶台是泥土垒的,烧的是山上捡来的柴火。她教我辨认各种野菜,哪些能吃,哪些有毒。我帮她洗菜,她就在旁边炒菜,锅里飘出来的香味,是城里任何一家餐厅都比不上的。
吃饭的时候,她用苗语唱着敬酒歌,虽然听不懂歌词,但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,却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。我突然意识到,这一百块钱买来的,不是服务,而是一次真诚的交流。
叁个小时快结束的时候,老太太拿出自己酿的米酒,非要我带上。我推辞不过,只好收下。临走时,她又往我口袋里塞了几个热乎乎的煮红薯,说是路上吃。
下山的路似乎变得轻快了许多。回头望去,寨子里的灯火星星点点,像是散落在山间的明珠。这个“毕节100元3个小时约”让我明白,有些东西,真的不能用金钱来衡量。
后来我和朋友聊起这次经历,他说你也体验了“毕节叁小时百元相约”啊。我们相视一笑,都知道这短短叁个小时里装了什么——那是城市里越来越难找到的真诚,是山水之间最朴素的人情味。
现在想想,这一百块钱花得真值。它让我暂时逃离了城市的喧嚣,在青山绿水间,找到一个能让心灵休息的地方。或许这就是毕节人的智慧吧,他们知道现代人最缺的是什么,也最懂得如何用最自然的方式,给人安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