富阳大学城约找学生,富阳大学城寻访学子
在校园林荫道上
午后四点的阳光斜斜地穿过香樟树叶,在柏油路上洒下细碎的光斑。我站在富阳大学城的林荫道上,看着叁五成群的学生抱着书本说笑着走过。有个男生骑着共享单车从我身边掠过,车篮里的考研资料堆得老高。这种场景忽然让我想起朋友前几天问的事——他说想找几个学生做个校园商业项目,却不知从何入手。
其实在富阳大学城约找学生这事儿,还真不能太着急。我上周在二食堂门口碰到个大二学生,他说经常有人直接在宿舍楼下拦人,效果反而不好。“太突兀了,”他摇摇头,“我们更愿意通过学长介绍,或者看到社团海报。”这话让我琢磨了好久,确实,得找到那种不让人反感的接触方式。
咖啡店可能是更好的选择。我常去教学楼旁那家“墨咖”,经常能看到学生小组在那里讨论作业。店主很熟悉情况:“周叁下午人最多,很多班级刚上完公共课。”慢慢地,我发现几个固定来看书的学生,其中戴黑框眼镜的小王已经成了熟脸。他告诉我,他们班群里经常有人发实习机会,“但得是正规单位,辅导员审核过的才行”。
说到富阳大学城寻访学子,体育场边的布告栏真是个宝地。各种社团招新、兼职信息贴得满满当当。我见过一个奶茶店老板,他把招聘启事设计成了明信片样式,旁边还钉了个小铁盒放联系方式的小纸条。才两天工夫,他就收到了二十多份申请。“比在网上发广告管用多了,”老板笑着说,“学生们走过路过都会看一眼。”
不过最让我受启发的,是美术系李同学的故事。她在文创市集摆摊卖手绘帆布包时,被一位设计师看中,现在经常接一些插画外包的活儿。“完全没想到,”她边整理画具边说,“就是随便摆着玩玩,结果遇上了机会。”这种不期而遇的缘分,或许正是富阳大学城约找学生最自然的方式。
最近天气转凉,图书馆门口的桂花开了。每晚九点,总能看到很多学生从自习室出来,叁叁两两讨论着刚才的难题。我忽然觉得,与其说是“找”学生,不如说是要懂得在合适的时间、合适的地方,等待那些志同道合的相遇。就像那个总在操场夜跑的女孩说的:“如果正好是我感兴趣的事,不用你找,我会主动来问的。”
食堂阿姨一边擦桌子一边和我闲聊:“这些孩子啊,你真心对他们好,他们都记得。”她指着窗边一桌学生,“那个穿红衣服的,毕业叁年了,每次回学校还特意来看我。”这话让我心里一动,或许所有的连接,最终都要回到真诚这两个字上。
夜幕下的教学楼灯火通明,图书馆的玻璃窗映出埋首苦读的身影。我收拾东西准备离开,手机突然亮了——是之前联系过的一个学生团队,他们说项目方案有了新进展,约我明天再去墨咖详谈。看着窗外川流不息的年轻面孔,我想,在这座充满活力的大学城里,最好的相遇可能才刚刚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