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治哪里有站大街的小巷子啊,长治哪条街道有小巷子啊
长治哪里有站大街的小巷子啊?这个问题还真有人在路边打听过。那天我路过英雄台市场,正好听见一位大爷拉着路人问:"同志,咱这附近有没有那种站大街的小巷子?"被问路的年轻人愣了半天,突然笑出声:"大爷您是说小吃街吧?"
其实在长治待久了就知道,要找巷子得先弄明白方向。八一广场往西走,穿过那条总飘着香油味的纬二十五条,再拐两个弯就能遇见好几条老巷子。这些巷子窄得刚够叁轮车通过,两边院墙探出石榴树枝,夏天还能遮阴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有天傍晚我钻进了这样一条巷子,正赶上家家户户做饭的时间。铁锅呛炒的香味混着老陈醋的酸味,有个系围裙的阿姨端着搪瓷盆在门口择豆角,看见生人也不诧异,反倒招呼说:"往里头走有家剃头铺子,手艺比他家多的还有呢。"这话说得拐弯抹角,倒让我想起小时候奶奶说话的调调。
这些巷子大多没有正式名字,当地人就按特征叫。比如"红铁门巷"是因为第叁户人家总漆着鲜红的铁门,"豆腐坊巷"确实有过豆腐作坊,虽然早改成了快递驿站。要找这些地方,光靠导航可不行,得用嘴问。问的时候得说清楚:"就是那种能站大街的小巷子啊",对方往往就会露出会心的表情。
有回我在太行公园南门遇到个遛鸟的大爷,他拎着鸟笼子给我比划:"看见那个修自行车摊没?旁边电线杆子拐进去,叁步宽五十步长,冬至那天太阳正好照到底。"去了才发现,那条巷子两头通着不同街道,确实是个站大街的好地方,早晨有卖菜的叁轮车,午后下棋的老头,晚上还有摆夜摊的。
现在新建的小区难得见到这样的巷子了。楼与楼之间留的叫消防通道,铺着整齐的方砖,缺少那种随意生长的烟火气。倒是老城区的街巷,就像老人手上的皱纹,每条褶皱里都藏着故事。
上次在长兴中路看见几个年轻人举着手机转悠,听见他们嘀咕"长治哪条街道有小巷子啊",我忍不住插了句嘴:"前面宾馆旁边有个窄道,穿过去是另一番天地。"他们将信将疑地走过去,十分钟后我在另一头遇见,个个举着手机拍视频呢。
这些巷子最妙的是四季不同景。春天墙头探出泡桐花,夏天家家门口摆着马扎乘凉,秋天落叶堆在墙角没人扫,冬天雪后第一串脚印总是通向熟悉的院门。住在楼房里的人,可能连对门姓什么都不知道,可在这巷子里,谁家炖肉了都能闻出来放没放八角。
要说找个具体坐标,可以去捉马村那片转转。不过现在很多老巷子都在改造,青砖墙上画了彩绘,石板路换成了透水砖,味道终究是变了些。要是真碰上那种原汁原味的老巷,不妨在巷口买串糖葫芦,慢慢走个来回。
记得有次我在这样的巷子里迷了路,反而意外发现了个修鞋匠。老师傅在墙根摆摊叁十多年,工具箱磨得发亮。他一边绱鞋底一边说:"这地方啊,地图上找不着,可住这片的都知道。"这话说得在理,有些地方本就该这样,藏在城市的褶皱里,等着有缘人溜达着遇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