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宁小红书约,普宁小红册会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4:12:54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朋友圈里总能看到“普宁小红书约”这个词,刚开始还以为是哪里新开的网红书店,后来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。

说起这个,我倒想起上周在流沙茶叶市场遇到的趣事。那天下午,我正在常去的茶行品凤凰单丛,隔壁桌几个年轻人聊得火热。穿条纹衬衫的小伙子掏出手机说:“周六那个普宁小红书约你们去不去?听说这次在万泰汇,能认识不少本地同行。”旁边扎马尾的姑娘边倒茶边笑:“上次普宁小红册会我去了,认识了个做青梅批发的,现在我家网店货源稳定多了。”

藏在茶香里的商机

我竖起耳朵听着,突然明白了什么。原来所谓的“约”和“会”,就是咱们普宁人自己搞的线下交流圈。不像正式商会要填表交会费,这些聚会通常在奶茶店、茶馆或者咖啡馆,大家喝着饮料聊生意,不知不觉就擦出了合作火花。

开服装厂的李姐跟我说过她的经历。她去年在“普宁小红书约”认识了个直播带货的团队,本来只是随便聊聊,结果人家看了她厂里的样品,当场就订了五百件针织衫试水。现在李姐每个月固定给叁个直播间供货,厂里还专门开了电商生产线。

这种聚会最妙的是氛围轻松。不像商务谈判那样正襟危坐,大家用家乡话聊着天,可能刚说完青梅行情,转头又聊起哪家肠粉好吃。但就在这种家常氛围里,订单、合作、渠道这些资源自然就流动起来了。

我认识个“90后”做电商的小陈,他特别热衷参加普宁小红册会。用他的话说:“在群里聊叁个月,不如线下见一面。上次聚会碰到个快递公司区域经理,把我们的发货成本直接谈下来百分之十五。”

传统生意的新玩法

这些线下聚会慢慢形成了独特的规矩。通常由某个行业的牵头人发起,选址都在大家方便到达的商圈。参加的人自带名片,但更流行的是扫码加好友。交谈时不必急着推销,先聊聊行业近况,这种含蓄的方式特别对普宁商人的脾气。

做纺织生意的王叔去年才开始接触这些聚会。他原本觉得这都是年轻人玩的东西,有次被侄子硬拉去参加,却在会上遇到个寻找传统潮绣工艺的设计师。现在王叔的工厂里,老师傅的潮绣手艺用在了新款国风服饰上,订单排到了明年春节。

这种线下见面能成事,大概是因为咱们潮汕人更看重面对面交流时的那种感觉。隔着屏幕总隔着一层,而一起喝杯茶,看看对方说话时的表情,生意谈不成也能交个朋友。很多合作就是在这样的信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。

上个月在兰花广场的聚会,组织者别出心裁地让大家带上产物样品。结果现场变成了小型展销会,做食品的带来了新研发的朥饼,做工艺品的展示了最新设计的嵌瓷摆件。那个下午,至少促成了七八桩合作。

这些聚会如今成了普宁商业生态里有趣的一部分。既保留了传统潮商重视人情往来的特点,又融入了年轻人喜欢的轻松形式。不管叫“普宁小红书约”还是“普宁小红册会”,重要的是给本地生意人提供了实实在在的连接机会。下次要是看到哪家茶座聚着一群边喝茶边聊生意的人,说不定就是又在进行这样的聚会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