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莞现在怎么在大学门口约,大学附近社交活动参与方式
最近在后台收到不少私信,很多朋友都在问,东莞现在大学门口是个什么情况,想认识些新朋友该怎么着手。这个话题还挺有意思的,感觉大伙儿都想跳出自己的小圈子,找点新鲜的、真实的社交感觉。
大学周边的“活”地图
你要是还想着像过去那样,直接往校门口一站,那估计得扑个空,气氛和环境早就变了。现在更流行的,是参与到那些围绕着大学自然生长出来的社交场景里去。你得先把自己当成一张“活”地图,去发现那些真正有年轻人聚集的地方。
比如,松山湖片区那几所大学城周边,晚上或者周末特别热闹。那些价格亲民、氛围轻松的咖啡馆和小清吧,简直就是为大学生和刚工作的年轻人量身定做的。你别进去就干坐着,可以稍微留意一下店里有没有什么留言板,或者是不是定期举办英语角、读书分享会这类活动。这些地方,大家的状态都比较放松,有时候邻桌聊的话题你感兴趣,自然地加入进去,比生硬的搭讪要顺溜多了。
再一个,别忘了利用好线上的工具。我说的不是那些目的性太强的社交软件,而是更生活化的。比如,很多大学都有自己非官方的论坛或者微信群,里面经常会发布一些线下活动的信息,像什么羽毛球局、剧本杀组队、周末徒步等等。这些活动本身就自带社交属性,大家一起玩个游戏,爬个山,共同经历一件事,这关系自然而然就拉近了。这比自己单打独斗地去“约”,要自然得多,也安全得多。
兴趣,是最好的敲门砖
说到底,现在年轻人交朋友,讲究的是一个“同频共振”。你没点共同的兴趣爱好,光靠嘴皮子硬聊,那多尴尬啊。所以,与其琢磨怎么开口,不如先想清楚自己喜欢干什么。
你要是喜欢运动,那就多关注大学城里对外开放的体育馆或者球场。很多学校允许校外人士付费进入,你去打打球,跑跑步,很容易就能遇到水平相当的球友,这次打完约下次,一来二去不就熟了嘛。你要是偏好安静点的,可以留意一下学校周边那些独立书店或文创空间举办的讲座、手工顿滨驰活动。在这种环境里,大家的文化口味相近,交流起来障碍也小。
我觉得吧,关键在于把“我要去约”这个心态,转变成“我想去参与和体验”。当你沉浸在自己喜欢的活动里时,你整个人是发着光的,状态最自然,也最有吸引力。别人是因为你做的事、你的状态而对你产生兴趣,这样的开端,不是更扎实,也更愉快吗?
另外,还有个小建议,就是可以多关注一些本地的、针对年轻人的生活服务号或者小程序。它们经常会整合发布这座城市里各种各样的线下兴趣活动,无论是桌游、烘焙还是观影会,选择非常多。这相当于帮你把散落的社交信息都收集到了一起,大大降低了寻找的成本。
所以你看,在东莞想拓展大学周边的社交圈子,路子其实挺宽的。核心不是站在门口观望,而是主动走进那些由共同兴趣构建起来的场景里。把自己收拾利索,带着一颗真诚和开放的心去参与,享受过程本身。你会发现,朋友,不知不觉中就多了起来。